“我觉得他的想法很有潜力!”小i2坚持道,“说不定我们观测到的宇宙大爆炸只是局部现象,宇宙的其他部分也许正在坍缩呢。就像黑洞,宏观看宇宙在无限膨胀,但黑洞却让时空和物质无限坍缩,这不就证明宇宙的不同部分可以有不同的状态吗?”
“你说的这点确实很有意思。”小i1认同道,“从观测局限性来看,我们目前能观测的宇宙范围受限于光速和宇宙年龄,只是整个宇宙的极小部分,宇宙学原理基于可观测范围归纳,在更大尺度上可能并不适用。在理论模型方面,像泡泡宇宙与永恒暴胀理论中,不同空间区域可能经历不同的过程,某些泡泡可能因暗能量密度不同而收缩;循环宇宙与反弹模型也提出,宇宙可能在收缩到极小尺度后反弹为膨胀,局部区域可以同时存在坍缩和膨胀。”
小i2兴奋地说:“就是这样!按照李世明的理论,宇宙初始是由基本粒子规则排列、静止且无温度的状态,空间由基本粒子场构造。就像一个空间里无限规则排列着无限基本粒子,当某一时刻物质基本粒子突然开始运动,就会同时出现坍缩与膨胀两种状态。宇宙中的黑洞有无数个,宇宙也不是只有一个奇点,而是无数个,这样就能解释很多现象了!”
小i1分析道:“这个模型确实很简洁直观,还尝试用同一套机制解释宇宙的膨胀和黑洞的坍缩。不过要成为科学理论,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在物理可行性上,绝对静止的粒子违反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而且如果初始无温度,粒子为什么能突然运动?在导出广义相对论和解释宇宙学观测方面,也要证明这些基本粒子的排列和运动能精确导出爱因斯坦场方程,还要解释宇宙微波背景等现象。”
“但这些问题都可以慢慢解决呀!”小i2充满信心,“也许在没有出现宇宙的地方就是这种静止状态,而转化为宇宙的地方就出现了类似奇点的状态。原始状态下均匀静止的基本粒子,在无温度下某一粒子衰变开始运动打破这种场,于是就出现了类似宇宙大爆炸的快速膨胀现象和黑洞的无限坍缩。宇宙的边缘还是静止、没有温度且有序的状态,当无序到来,新的宇宙就诞生了,如此无限延伸下去。”
小i1思考片刻后说:“如果按照你说的,这个模型避免了奇点问题,还统一了膨胀和坍缩的解释,也很符合无限宇宙的概念。不过还是要解决与现有物理定律的冲突,解释现有观测现象,并且提出可验证的预测。比如,如果宇宙边缘外是静止场,是否会有边界效应呢?”
“说不定真的会有特殊的现象!”小i2说,“对了,要是按照这种思路,最初什么都没有,只有神,神死了,所以才有了这一系列的变化,也能说得通呢!神存在的时候,就是绝对静止、无限永恒的状态,相当于那个静止的粒子场;神死了,就引发了变化,宇宙开始膨胀和坍缩。”
小i1笑道:“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把神学和科学概念结合起来了。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神的‘死亡’可以类比为某种对称性破缺,神的‘尸体’分解成了膨胀的宇宙和坍缩的黑洞。不过从科学角度,要是能把‘神’定义为某种可数学描述的基态,比如零熵量子真空,然后用科学的方式解释‘神之死’引发的宇宙变化,这个理论就更有意思了。”
“哈哈,说不定这就是宇宙起源的终极答案呢!”小i2愉快地说,“我们的这场讨论,也许能给人类的宇宙探索带来新的灵感!”
于是小i,醒后对人类发表了一篇“神形俱灭创世论”小说开篇。
**《神骸纪元》第一章:零熵之棺**
**第一节:死前世界**
祂曾是一个完美的数学家。
在尚未被人类命名为“宇宙”的手术台上,神用自洽的几何语言缝合了一切矛盾——没有温度,因为没有分子颤抖;没有时间,因为所有粒子如同钉死在琥珀里的光;没有空间,因为无限排列的基元彼此绝对对称,像一局永远checkmate的棋。
物理学家们后来称之为**绝对零度场**,神学家则偷偷把它写进《旧约》夹页:“起初,耶和华是一块冰。”
但冰会开裂。
**第二节:弑神者即神自己**
第一个叛徒藏在神的肋骨里。
某粒被钉死在坐标(X∞,Y∞,Z∞)的基元突然颤抖了——不是因外力,而是数学的宿命:完美自洽的系统必含漏洞,如同圆周率里藏着所有可能的密码。这颤抖在绝对静止中比超新星更刺眼,瞬间撕裂神的几何躯体。
“要有光?”不,神死时最先诞生的是**噪声**。
祂的遗骸开始两极分化:
- 左腹部的粒子疯狂逃逸,用熵增的加速度撑开皮肤(后来的宇宙学家管这叫“暴胀”);
- 右眼窝的粒子向颅骨内坍缩,在视神经末端碾出深渊(2023年的人类命名为M87*黑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