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会为了百姓而与孤粮草?”
曹操抚髯沉思,不免再一次相问。
“必然会!”
荀攸嘴唇微微翕动,给出了一个相当肯定的答案。
曹操闻之颔首,微微叹气之余,面上亦显凝重之色。
为何?
他察觉出了。
同为人主,刘备的仁厚与磊落,再一次让他感觉有些无地自容。
诚然,曹操虽与刘备互为仇敌,亦常盼致对方于死地。
但实则曹操心中素喜刘备,心甚敬服之。
倘若刘备未涉带诏事,曹操必欲与之结好,共论天下,同饮青梅,纵马河山以为乐。
惜乎天命相左,志道不同,终成敌对之势。
可曹操为何如此敬服刘备?
就是因为刘备素持其操守,虽处困顿而志愈坚,纵临危局而节不亏,虽九死而弗易其行,此诚古之弘毅君子所为也。
是以曹操虽与刘备为敌,然于其敬佩之心,未尝稍减。
犹记得当年,刘备被困广陵时的景象。
换做曹操,广陵这样的富郡,早就被劫十个八个来回了。
饿到不行,老百姓也不是不能拿来佐餐。
刘备军穷饿侵逼,致吏士大小自相啖食,也未尝劫掠百姓一粒粮食。
关键还未引兵变。
曹操到现在都想不透刘备是怎么安抚麾下那些军卒的。
但他却做到了。
曹操心中能不为之敬佩么?
再想想现在,曹操亦遇此困境,虽说形势远不及刘备严峻,但乃以屠城为胁,逼其就范。
纵可安退于蜀地,但想想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但曹操到底是实用主义者。
他纵心中有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荀攸的计策。
不是心疼那些百姓,而是这么做稳当得多。
于是,曹操看了看张松,又看了看彭羕,叹气道:“孤前者虽有屠城之举,实乃万不得已也!若有他策,孤岂忍令益州生民肝脑涂地耶!孤意已决,依公达此谋也!”
二人见此,亦不再劝,拱手乃拜:“丞相高义!”
……
另一边,刘备乃逢喜事。
葭萌关打通,得以从米仓道北通联汉中之地。
刘备也得到了诸葛亮于凉州的消息。
这是羊皮上写着的一封短信:
“主公钧鉴:亮已诱夏侯渊出崤谷,着张翼德阻其归路,困之谷外。
今凉州诸郡,已尽入我军彀中。
若益州战事得捷,可趁势逼曹操退守阴平;
若暂未奏功,亦可据险固守。
彼时曹操孤军远涉,粮道悬绝,必不能久留,归师之日可期也。
若有他疑,可就近询问法孝直。
其有王佐之才,必能解公所惑。
临楮草草,不尽欲言。
亮顿首谨上。”
“啊……”
刘备展书未竟,不觉惊呼而出。
眸光扫过 “凉州诸郡,已尽入我军彀中” 之语,忽霍然起身,双手颤抖,一时间竟不能言。
“主公,怎么了?”伊籍关切相问。
“孔明……孔明先生他……他把凉州夺下来了。”刘备表情呆滞,怔然而答。
“什么?”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
谁都知道,凉州对于当下的刘氏集团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场文武面上皆显狂喜之色,一时间,交头附耳声,欣悦喜笑声,拍手喝彩声不绝于耳。
陈到颔首而言:“主公,孔明先生真乃王佐之才,当年七顾茅庐,诚非虚费心力也!”
黄忠抚髯笑道:“怪道马季常尝赞孔明,此子真乃天纵奇才也!”
法正捏着须髯心道:我尝不忿孔明之才。
今闻之能果不寻常。
而且,他知我为主公新谋,非但没有嫉妒之意,反倒如此赞誉于我。
看来此人心胸亦远非我可比。
不经意间,法正亦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卧龙先生心生好感。
伊籍喜道:“主公,前者荆交已入彀中,今闻孔明又下凉州,若再趁胜收取益州,主公便坐拥四州之地,足可与曹操抗衡了。”
事实上,以荆、交、益、凉四州之力,尚难与曹操所据青、幽、并、冀、徐、豫、司、兖八州相颉颃。
然荆、益、凉三州皆为大州,其势已与曹操大幅接近。
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二大诸侯。
如果能在此地逼死曹操,使北方生乱,或真可趁势北上,一统天下。
刘备自也心知,此时是统一天下最好的机会。
现在,数县已有回应,只要等到曹营蜀将回应,便可举大军而攻之。
可便在此时,曹营有使来至。
其使告刘备道:
“丞相仁慈广厚,素无加害益州生民之心,愿以退据阴平、全师出蜀为代价,求玄德公供粟三十万斛。若蒙见与,当即罢兵西撤;若不获允,则将进据绵竹、广汉,取彼资储以充军实。素闻玄德爱民雅望,必不使丞相失望也。”
法正见此信,顿知曹操心术。
“主公,万不可!他这是吓唬你!”
刘备却拿着信陷入沉思,思量许久,乃问法正:“依孝直之计,今当何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