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这些方案与最终方案,还有差距,但已经无限接近了,像是推进剂储晃动问题,用刚才的方法准能解决。

还有脱离的问题,也是无限与接近正确答案。

讨论还在继续,看到差不多都快讨论完毕,李枭也是站起来道:“各位我也来说两句。”。

闻言众人也都看向了李枭。

对于李枭他们也都很认可,导弹研究过程中,不少难题都是李枭提出了解决的思路,这也让他们期待了起来。

李枭也就卖关子就直接道:“关于高空点火的问题, 高空空气稀薄,喷管扩张比不够,燃气流速上不去,燃烧效率就下来了,如果按照传统办法来的话,将会非常麻烦,我有一个简单一些的办法,大家看看看成不成,

就是在我们可以改造发动机的有关系统,让腔道内保持与地面相同的压力环境,这样一来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李枭这话一出,会议室中也是安静了片刻,不少人都是眼前一亮,一个人站起来道:“这个确实是一个办法,确保了推进剂进入燃烧室时的时序、雾化和混合过程与地面试验时保持一致。

可以很好的消除因高空真空环境引起的点火延迟,以及压力峰值的风险,

不过小枭,你说的‘腔道’是指燃烧室还是喷管?要是燃烧室,咱们现在的燃料输送系统根本扛不住。”。

随后材料组的人也是道:“还有密封问题!腔道要维持常压,就得在喷管和燃烧室连接处加密封环,可喷管在点火时会热胀冷缩,最高温度可是能达到2000℃,普通的密封根本就没用,

但如果用金属密封虽然可以,但精准度是个问题,还有就是如何精准保证腔内1个大气压?这个也是问题。”。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每一个人都在说着这种办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随着讨论的深入。

一个人道:“我们可以通过向腔体内充入惰性气体,来保持1个大气压,然后在用电控调节阀根据监测数据,是加注还是减少,在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腔体内的压力。”。

这人说完又有人道:“关于密封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多种密封方式,外部用动态密封,像是作动器轴,等旋转或运动的部件,内部用静态密封,如O型圈、金属垫片这些都可以。”。

这个时候又有一位四十多岁的教授站了起来:“小枭这个方法我认为可以试一试,不过其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精确控制推进剂进入燃烧室的时序,如果顺序乱了,那就都到最优的燃烧状态,

毕竟如果保持和地面一致,那么我们在地面实验的剂雾化、混合、燃烧效率最佳的“黄金窗口,就不会变化,我们也要保持一致才行,才是最优的燃烧状态,所以我们的阀门必须能够高度精准地开启和关闭,才能够进行精准有效的控制。”

这一讨论持续半个多小时,加上有李枭时不时的发言,很快众人意见就达成了一致。

李枭所想的方法确实可行,不过想要完成,也必须解决,必须通过主动压力调节、热管理、可靠密封,以及精准时序控制来完成。

这一次会议除了提出了高空点火问题外,李枭又讲了讲高精度惯性器件与制导问题,至于其它几项。

进过刚刚的讨论,已经正向着正确方向前进,这个李枭打算以后慢慢提醒,不用急在一时。

毕竟导弹研究所内的会议,基本上每过几天就要开一次,把大家都召集起来,群策群力。

毕竟每个人的专业都不一样,没准一项研究从本专业来讲,很难突破,但换个专业换个方向,就能够突破。

虽然很多时候这些办法都是土办法,但土办法也是办法,虽然糙了些,但能解决问题就可以。

否则的话,这个年代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土办法冒出来了。

像是土法炼焦技术、土法冶炼技术、土法制造氨熏技术等等!这些还都是李枭所知道的。

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这些绝大多数都是这个年代被研究出来的,也算是一种无奈,毕竟工业水平不足,也就只能用一些字土办法。

随着这一次会议开完,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研究,又进入到了加速阶段,毕竟找对了方向,进展就快了。

就算有些技术导弹研究所无法解决,但国内还有很多研究院,还有很多高校,总有办法的。

李枭也是跟着忙了起来,除了忙碌运载火箭的事情,《赤脚医生手册》李枭也在一直看着进度。

终于在年底的时候,李彤写完了他们之前大纲中的几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