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的红墙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那鲜艳的红色就像是在洁白画布上燃烧的火焰,给这一片冰冷死寂的雪山增添了几分庄严与神秘的气息。红墙之上,偶尔飘落的雪花轻轻附着,形成了一幅幅自然而又美妙的画面,宛如一场神圣与纯洁的交融。
此时,正在禅房中闭目修行的空冥上师,似有所感,缓缓睁开双眼。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轻声吩咐寺里的执事:“有缘人已至,将他迎进来吧。” 空冥上师的徒弟扎巴早已心领神会,身着一袭素色僧袍,静静地等候在禅房门前。他神色温和,眉眼间透着慈悲与宁静,双手合十,微微欠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用轻柔而又谦逊的声音说道:“施主,上师已等候多时,请随我来。”
年轻汉子怀着满心的虔诚与期许,脚步不自觉地放得极轻,紧紧跟在被称作“扎巴”的修行者身后,缓缓踏入禅房。这扎巴身着质朴的僧袍,步伐沉稳,一举一动都透着对佛法的尊崇。吴邪和陈墨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心领神会,也小心翼翼地抬腿跟上。扎巴似有所察觉,不经意间朝着他们的方向迅速瞥了一眼,然而他的神色没有丝毫变化,仿若早已对这种无形的跟随习以为常,只是神色平静地继续引领众人向禅房的更深处走去。
踏入禅房,一股浓郁而醇厚的檀香味扑面而来,那香味幽远绵长,瞬间安抚了众人略显紧张的神经。淡金色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的缝隙,丝丝缕缕地倾洒在地上,交织出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宛如一幅天然的光影画卷。在禅房的正中央,一尊制作精美的鎏金佛像端然而坐,佛像通体闪耀着柔和而温暖的光晕。其眉眼低垂,双眸微阖,神色间满是慈悲祥和,仿佛在俯瞰着世间万物,怜悯着众生的疾苦。佛像的周身镶嵌着无数颗大小不一的宝石,红的似火,蓝的如渊,绿的若翠,在微光的轻抚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宛如浩瀚星河里的璀璨星辰,神秘而夺目。佛像之前,摆放着盛满新鲜青稞的精致铜器,青稞颗粒饱满,散发着大地的质朴气息;还有洁白如雪的哈达,哈达的纹理细腻而精致,在光线的映照下若隐若现,仿佛承载着信徒们无尽且诚挚的祈愿,每一道褶皱都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佛法的敬畏。
禅房的四周墙壁上,绘制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美轮美奂的唐卡。这些唐卡笔触细腻入微,每一条线条、每一抹色彩都饱含着画师的心血与对佛法的敬意。颜料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却依旧鲜艳夺目,毫无褪色之感。画中所描绘的皆是古老而神秘的神话传说,以及庄重肃穆的宗教仪式。画里的人物形态各异,有的怒目圆睁,神态威严,仿佛在降妖除魔、守护世间正道;有的则拈花微笑,神情悠然,似在向世人传递着佛法的智慧与慈悲。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似乎都被赋予了生命,在静静地诉说着藏传佛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宗教的神秘力量。
在禅房的墙角处,整齐地摆放着几排古朴厚重的经书架。书架由深色的木材制成,散发着岁月沉淀的独特韵味。书架上堆满了厚厚的经文典籍,每一本都显得陈旧而珍贵。泛黄的书页散发着淡淡的陈旧气息,那是时光留下的痕迹。这些经文典籍承载着无数高僧大德的智慧结晶,记录着他们对佛法的深刻领悟与修行心得,是藏传佛教传承千年的精神瑰宝。
在禅房的主位之上,空冥上师正静静地端坐着。他隶属宁玛派中一支极为隐秘且古老的修行分支,此分支遵循着独特的仪轨与传承。在他们的修行理念里,头发象征着与天地自然、古老神灵的某种神秘链接,是修行者吸纳天地灵气、感悟宇宙真谛的特殊媒介。他一头白发如雪般纯净,整齐地束在脑后,几缕发丝柔顺地垂落在脸颊两侧,越发衬得他面色红润,犹如初生孩童般光洁细腻,不见一丝岁月的痕迹。他的双眸深邃而明亮,仿佛藏着无尽的星辰与浩瀚的大海,当他的目光轻轻扫过众人时,仿佛能穿透灵魂,洞悉每个人内心深处最隐秘的秘密。他身着一袭绛红色的僧袍,那颜色浓郁而庄重,衣袂随着偶尔吹入的微风轻轻飘动,宛如灵动的火焰,更增添了他超凡脱俗的气质。尽管眼前的他看上去不过是中年模样,可传说中,他已在这雪山之巅潜心修行多年,历经无数的风雨沧桑,见证了世间的沧海桑田、兴衰荣辱。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似乎都藏在了他那看似年轻的面容之下,为他增添了几分神秘莫测、深不可测的色彩,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仿佛他就是佛法的化身,是连接尘世与佛国的神秘桥梁 。
空冥上师静坐在蒲团之上,周身似有一层若有若无的祥和光晕,缓缓抬眸,目光仿若能穿透层层迷雾,洞悉世间万象。他望向被扎巴引领而入的众人,脸上浮现出一抹慈悲的微笑,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不炽热,他轻轻颔首示意,开口说道,声音低沉醇厚,带着一种能直抵人心的力量,仿若穿越了无尽的岁月长河,从古老的往昔悠悠传来:“这天地时空,如浩渺沧海,波澜无尽,变数无穷。尔等跨越时空界限,踏入此间,恰似流星划过夜空,看似偶然,实则是命运丝线的牵引。此等相逢,是宿世积累的善缘,难得可贵。这古寺梵音萦绕,承载千年智慧,因你们的到来,更添几分生机。既入此门,便是有缘,往后种种,皆在因果轮回中展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