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忆 修改于7.25
昨天的点滴一直持续到今晨六点,这漫长的时间里,小美不敢真睡过去,只能困了就闭上眼睛在床上迷糊一会儿。
幸好昨晚是徐护士值班,她不仅要照顾好几个病人的点滴,还要时刻关注着每个病人的状况。尽管工作繁忙,但徐护士始终尽职尽责,尽量兼顾到每一位患者的情况。
有时候,小美会突然迷糊着睡着,然而每次惊醒之后,她都会发现徐护士正站在床边,专注地照看着即将滴完的输液瓶。这一幕让小美心中充满了感动,因为她很清楚,别的护士都没有像徐护士这样细心和负责。
更让人感动的是,半夜的时候,徐护士还帮着小美一起给黎远山翻了一次身。黎远山刚刚做完手术,身体还很虚弱,又打着点滴。尽管李大夫说不要紧,但小美还是不敢一个人给他翻身,生怕会因为自己不小心碰影响到他伤口愈合。而徐护士毫不犹豫地过来帮忙,两人小心翼翼地完成了这番操作。
徐护士的关怀让小美深感温暖,她觉得自己在医院里并不孤单,有这样一位好护士在身边协助,让她对丈夫的康复充满信心。可惜小姑娘也不是每晚都有值班,遇到其他护士,自己只能小心点了。
当然,像昨晚那样的特殊情况也不是常有,小美也不希望它会再次出现。
昨晚,小美一直守在黎远山的病床前,密切观察着他的状况。令她欣慰的是,丈夫的情况相对稳定,没有再出现痉挛的症状。不过偶尔身体还是会抽动两下,这让松弛下来的她又有些担心。
期间她注意到,黎远山似乎有点发烧,于是两次测量了一下他的体温,结果都是36.5°。这个温度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小美觉得还是有些偏高。此外,她还发现黎远山的呼吸在一段时间内不是很平稳,这让她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不过今天早上,小美惊讶地发现,黎远山的左半脑不像昨晚那么胀了,摸上去也感觉软和了一些。就在这时,护士长带领着一群医护人员来查房了。她们仔细检查了黎远山的各项指标,特别是他眼睛的反射情况。
“他的眼睛还没有反射。”林副护士长手持电筒,小心翼翼地俯身凑近病人的眼睛,仔细观察了一番后,回头面色凝重地对护士长说道。
小美站在一旁,虽然对这些专业的医学术语一知半解,但从林副护士长严肃的表情和沉重的语气中,她也能猜到“对光没有反射”肯定不是什么好现象。
待两人离开病房后,小美默默地走到病床边,将黎远山的饭给他用鼻饲慢慢推进去。等收拾好后,她看看小炖锅里剩下的那些米渣,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把那些米渣用开水兑了当早饭吃。
其实她心里也清楚,总吃这些剩粥渣对胃不好,她本来就胃寒。可倒掉又觉得实在可惜。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连小学生都知道的事情。
小美正喝着渣子粥,李大夫过来查房。他看了看黎远山,说状况还不错。小美听他说埋在耳后的泵能自己调节,不用外力再按了,顿时感觉轻松不少,这样再好不过了,不然总惦记着要去按。
小美正在给黎远山活动着胳膊和手的时候,暄暄爷爷在病房外徘徊了许久,终于还是忍不住自己走了进来。
他似乎察觉到小美并不希望他过于靠近黎远山,于是便稍稍退远了一些,大声呼唤着病床上的儿子。见没有得到回应,老爷子便向小美询问了一些问题,比如管子的问题、打饭的情况等等。
紧接着,他又提到要拿身份证去换机子,抱怨小美给他用的小灵通音量太低,听不清楚讲话,想要换成女儿寄来的手机。
“小灵通是用远山的身份证办的,我也不知道他把身份证放在哪里了。”小美并没有敷衍他,即便知道身份证的下落,她也没有时间回去帮他寻找。在她看来,他爷爷就来这几天,有个电话能接听就已经足够了。
临走前,暄暄爷爷还念念叨叨地说着要去打官司,声称受益的是小美和儿子。小美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事情,他们一家人尽说些没用的话。她一个人在医院里日夜照顾着丈夫,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管这些琐事呢?
暄暄爷爷离开后,小美正准备给黎远山做雾化,突然听到床上的手机传来短信提示音。她心里一喜,知道应该是黎暄发来的消息,连忙将雾化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然后让机器按照黎暄教的方法“自动雾化”。
随后她急匆匆地拿起手机,点开儿子发来的短信。只见小子不知从何处摘抄了一段文字发给了她:“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生活总是存在美好的一面,它会让我们在困境中变得更加坚强。有许多人从出生起就饱受苦难,与他们相比,我们已经是很幸运的了。所以,让我们坦然地面对生活吧。”
小美看着这段文字,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小子发来的这段话虽然简短,却充满了力量和安慰。她知道,儿子在默默地关心着母亲,希望母亲能坚强的面对生活的挑战。小美紧紧握着手机,眼眶也渐渐湿润了。
真是母子连心啊!小美看着手机里的短信,不禁感叹道。看来这小子深知老妈昨晚的辛苦,特意发来一条短信鼓励老妈。
小美连忙给儿子回了一条短信,告诉他爸爸的手术还算成功,但仍需要时日恢复。她叮嘱儿子一定要做个简单的人,不要像他爸爸那样,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在她看来,如果不是因为黎远山总是想太多,也许不会这么久都没醒过来。
其实,小美并没有冤枉黎远山。他平常就是这样一个人,脑子里总是在想着事情,就连在家吃饭时,也都是一副思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