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咯!要得..............。”
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
李学平只要上手就晓得真枪与假枪的区别。
罗正阳要是看到此情此景一定会大呼起来。
“卧槽!......卧槽!......不合理。”
“完全不合理。”
“这年代怎么就有打气枪这玩意儿。”
“玛德!.......纯粹抢钱啊!”
“我怎么不晓得?”
“等等我呀!........我还没有上车。”
因为按照他的固有印象,像这种摆摊打气球的摊位,怎么的也得要到10年以后才慢慢出现在广场及大街小巷。
其实真实的历史记载。
这玩意八十年代就开始有人摆了。
不过这种摆摊打气球的弄法,也就是红火了好几年后戛然而止。
1.8焦耳。
官方明文规定,只要发射弹丸的枪口比动能大于等于 1.8焦耳/平方厘米时,一律认定为具有杀伤力的真实枪支。
谁也不想以身试法。
津门大妈摆摊判三缓三、川省小伙走私气枪判无期..............。
一个个的真实案例警醒普罗大众。
这玩意是一条绝对、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
尤其是“普通人”更加碰不得。
不过在摆摊打气球的弄法消停后,一个个头脑精明小商小贩自然也不会消停,随后就是拆盲盒、套圈圈的搞法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