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家轮番试验机械螃蟹的操控性,我对大家说道:“我知道现在知道了,周工,当时为什选择螃蟹了啊!因为螃蟹在陆地能快速奔跑和移动,速度相当快。在水中划动附肢时,速度也不慢啊!”
“因为芯片计算能力有限,设定了它不可以自主攻击的功能,只有自动规避攻击的能力。而且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占据很大的空间。因为它的每肢体动作都走液压系统来完成。液压推杆代替它的肌肉系统。当然了用电推杆会省去液压系统。但是耗电量就增加了啊!水下续航时间就会大大缩短了啊!”周彤继续介绍这个机械螃蟹的优缺点。
我们大家一同机械螃蟹里走出来,我把头盔交给了叶游南。
叶游南对着大螃蟹说:“自己回去,关闭发动机,自行充电。”
机械螃蟹果然,自主回到了那个巨大球形屋顶的工作间,自己行走到充电位置充电。
我们,一行人又乘坐电梯通过山里的山洞进入的试验大楼。
大家聚集在小会议室再次讨论单兵外骨骼机甲和战争机器人的话题。
“今天,大家观摩一下周彤和叶游南设计制造战斗机器人,只能叫做有人操控战斗机甲。并非真正意义上机器人,虽然它具备,自主行走,自动规避伤害。已经具备机器人的雏形。但是,在利用人脑的强大,分析运算加上先进的人机交互系统,已经是非常完美的战斗机器,当然真的投入战斗需要加装武器系统。”我首先发言。
周彤说:“我之所以把这机械螃蟹造的如此巨大,有两个原因,一、动力系统的限制,因为动力系统占据相当一部分空间,为了考虑乘员,操控人员和物资储备只能把形态做大。二、中央处理器,因为芯片运算能力限制,当前的芯片技术,不可能做到接近人脑的运算分析能力,同时处理自主控制机器运行,处理各个传感器带来各项数据,调整运行姿态已经是超负荷运转了。如果再加上逻辑分析,敌我识别,自主意识控制,它的计算机根本不能胜任,就会出现程序紊乱甚至系统崩溃死机。老板说的没有错,它不具备机器人的本质,充其量就是战斗机器,与传统意义火炮,坦克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外形特异,操控性能好罢了和真正战争机器人还差一阶段性突破。”
叶游发话了:“单兵外骨骼主要由机械框架、动力系统、传感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基于对人体运动信号的实时监测和反馈,通过动力系统为机械框架提供动力支持,从而实现对人体运动的辅助和增强。传感器系统是单兵外骨骼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实时监测人体的运动姿态、肌肉电信号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精确控制动力系统的输出,使外骨骼与人体运动同步,实现自然流畅的动作配合。”
周彤继续补充道:“动力系统是单兵外骨骼的核心,目前主要采用液压、电动和气动等驱动方式。液压驱动具有功率密度大、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系统较为复杂,维护成本高;电动驱动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的特点,但功率输出相对有限;气动驱动则具有成本低、重量轻的优势,但输出力和响应速度有待提高。又一个遇到瓶颈,电池技术和新型动力源。因此,单兵外骨骼的动力系统是实现更加高效、持久的运行的关键。
“如果,我们有种一种电池……”这时,邓紫薇教授说了一半停了下来看了看我,我点点头。她接着说道:“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种重量1千克但是却蕴含500万吨标准煤的能量的电池如何呢?”
“这不可能违背了当今的能量储备悖论,能量密度最大的燃料是氢和氨,这里两种储备条件苛刻。氨虽然能量密度很高,但是燃烧添加更加苛刻啊!”周彤提出了质疑。
“那么,原子能呢?”邓紫薇教授反问道。
“这个更不行了,核反应堆体积更加庞大,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最大隐患就是一旦用于武器系统就会出现核泄漏无法承受核污染问题。而且,如1千克铀-235完全裂变释放的能量只相当于约25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而且,维持这一千克铀-235完全裂变释放的能量的装置不会比握们的试验大楼小多少啊!”周彤再次提出质疑。
“非把好!周工这个质疑非常好,安全问题是关键,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我们肯定不能干的啊!但是,我们的星辉科研组的确研制成功一种原理是可控核聚变的核能电池,也就是邓紫薇教授说的那种电池,而且,还研制出了可控变形金属。也就可以做出类似于动物肌肉组织系统,这样你的机器人,还需要复杂执行机构吗?”我再次说道。
“老板,你说的是真的吗?”周彤惊讶的问道。
“当然了,也可以用磁流变弹性体作为机器人的肌肉组织啊!磁流变弹性体原理就是:内部含有磁性颗粒的材料,通电产生磁场时,磁性颗粒在磁场作用下发生定向排列,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形状发生改变,断电后磁性颗粒恢复无序状态,材料形状复原。”我再次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