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穿越大秦三岁半 > 第249章 咸阳,他们来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司马昌咳嗽一声,压下脑子里,奶凶奶凶殿下的想象。

朝众人摆摆手,打断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建议,

“行了行了,别胡乱提建议,我们工程队的伙食和工钱是有标准的。”

“就在这边牌子上写着呢,自己看。”

司马昌边说,边指着立在工地最边上一块竖着的木板上的字。

众人:。。。。。。

说得他们好像能看懂似的。

众人只能一脸无辜的看着司马昌。

司马昌:。。。。。。

在上林苑习惯了把各种施工标准写个牌子立边上,匠人和刑徒们就可以照着做好的好日子,也没过几天啊。

为啥这会就已经完全忘记了,其实,黔首们绝大多数都是不识字的呢?

果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呐。

司马昌只得又耐心跟众人解释一通木牌上的内容。

“这上面写着,运灰标准,15钱每石。”

“砌墙5钱每方。”

司马昌把每一种工种的工钱都给他们详细介绍了一遍,接着又把伙食标准介绍了一遍。

“一等工种,如运灰,运转,扛木头等重体力劳动,每日三顿,一顿四个馒头,一菜一汤。”

“二等工种,如砌墙,粉刷,挖管道等轻体力劳动,每日三顿,一顿三个馒头,一汤。”

说完,司马昌指着标准最后一条,板着脸看向众人,严肃说道,

“以上标准,无论男女。”

众人:。。。。。。

这就完了?没有规定什么偷懒,耍滑的惩罚?

那下面不是还有一句嘛?

之前说话的妇人,指着最后一句话,谨慎问道,

“这位长官,请问这最后一句写的是啥?”

司马昌:。。。。。。

司马昌不太想讲,但是,都有人问了,他又不得不回答。

迟疑了一瞬,接着说道,

“本标准解释权归秦岭工业区和帝国始皇帝陛下所有。”

众人:。。。。。。

看着众人面面相觑的懵逼表情,司马昌有种想扶额的冲动。

所以说,子婴殿下写这么一句,到底用意在哪里?

为啥要署陛下的名字啊?

他想出来的理当写他自己的名字啊!

当他问出来时,子婴只是神秘兮兮的回他一句

“你不懂,这都将是历史的呈堂供证。”

司马昌:。。。。。。

他不懂,这不重要,就不知道陛下懂不懂。

所以,也不知道陛下知没知道,他的名讳在不经意间,已经写在了工业区每块标准牌子的最后一句上了。

司马昌不知道,当天晚上,陛下就给他们子婴殿下来了一顿爱的巴掌炒肉。

经过子婴的一番撒泼耍赖,表示这可是名垂千古的大好事。

要不是他年纪太小,写上去逼格不够,他还想写自己的名字呢。

最后,陛下才没让他们改了。

------

众人反应了一会才明白过来,这些标准是他们陛下定下来的。

纷纷露出雀跃又激动的表情,有些想问更加详细,奈何嘴笨,不知道怎么开口,

便纷纷看向壮汉石墩。

毕竟,他们都是听了他的话,跟着一起来的。

就算是这位长官想要招人,最开始的机会也应该是石老大。

如果招的人不止一个,才是他们的机会。

石墩:。。。。。。

石墩看司马昌虽然表情严肃,但是跟他们介绍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不耐烦的情绪。

于是,大着胆子上前一步,问司马昌道,

“长官,那请问,您这现在还需要招多少人呢?”

“我们这些人您看合适吗?”

说完,有些希冀的望向司马昌。

司马昌看了看他和他身后的一众。

大部分都是青壮,带着少数几个妇人和几个十多岁的少年。

皮肤都晒得黝黑,一看就是常年习惯劳作的。

虽说不怎么健壮,但,这已经是黔首中不错的劳动力了。

估计是趁着农忙间隙,出来做临时工的。

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他们能干的活计,点了点头。

“你们到陈胜那登记一下名字,让他给你们分一套工作马甲。”

“到时候,分饭食和工钱都要看这个马甲的。”

“你们的工钱可以选择一日一结,也可以选择一旬一结。”

“如果有馒头吃不饱的情况,提前一天到工头那里报名,自己花钱买馒头,1钱十个素馒头。”

“这个钱,工头会直接从当日的工钱里面扣。”

这会大家才知道,原来刑徒们衣服外套的不同颜色的工作马甲是为了方便分辨工种的。

有了这个马甲,庖厨分饭就不用去认人了,看看衣服颜色就行,速度会快上不少。

至于说,会不会有人抢别人的衣服穿自己身上。

只能做轻体力工种的人,想去抢能做重体力工种人的衣服,还是不容易的。

司马昌看众人没什么问题了,吩咐陈胜给他们登记,安排工作,就走了。

他得跟子婴殿下报备一下这个事情才行。

果然如殿下所说,只要让黔首们看到他们的伙食待遇,招工不是问题。

至于子婴看到招工花名册上的那个叫孟姜氏的名字,会有什么感慨,这会司马昌还不知道。

------

有了这次招工的先例,很快这里招人,伙食好,工钱高的消息就如同长了翅膀一样的飞了出去。

咸阳各村落收到消息,留守家中种田的青壮。

纷纷按捺不住朝这边赶来。

反正这会春麦已经种下,相对没有那么忙,让家里的妇人,老人和孩子照料也能照料得过来。

有这么好来钱的机会,他们可不会放过。

而且,他们可听说了,这可是那位子婴殿下的产业。

听说开春那会,云阳那边就是因为子婴殿下在那边开荒,又是收灰,又是收粪的。

那边的人赚得可不老少。

他们咸阳富户家的人肥都被那些云阳人带队占领了不少地盘。

等从报纸上得知了堆肥的好处,那些富户想要自家堆肥都不成。

契约已经签了,至少今年是收不回收粪权了。

如今,可算是让他们优先得到了消息。

这样的机会不容错过。

咸阳,他们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