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因为嬴政的一声轻笑放松了一点。
众人都忍不住朝嬴政看去。
才发现他们家陛下并没有关注他们,而是盯着桌案底下,只露出一个毛茸茸头顶的子婴殿下。
子婴这会正蹲在桌案底下,查看他的衣服,看有没有爪印。
这么重要的场合,衣服脏了是很失礼的。
还好,章台宫的地板都是由大块大块的秦砖铺就,质地细密,宫人又打扫得勤快,并不脏。
就算嬴小圆在地上爬了一圈,也没多少灰尘。
等和嬴小圆约定好各吃各的,起身坐回矮榻上才发现,他成了众人的焦点。
子婴:。。。。。。
做什么都看着我呐?
我刚刚都没有说话。
子婴莫名其妙的看向嬴政,等着他的解释。
嬴政喝完杯里的茶,顺手递给子婴,面无表情的看向众人说道,
“廷尉继续。”
众人:。。。。。。
好喜怒无常哦!
不给看就不给看。
子婴:。。。。。。
子婴默默接过茶杯,继续当吉祥物。
“咳。”
李斯咳嗽一声,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
“封地选在阴山以北,正是为了效仿商周旧礼。”
“想当初,咱大秦为了护卫西周,甚至只得了五十里的封地。”
“不照样靠历代先贤的努力,发展到了如今的地位。”
说完,李斯瞟了眼淳于越。
淳于越:。。。。。。
淳于越自是懂李斯这么说的原因,
大秦的发家史,就是起源于西周分封。
从养马家臣到一方诸侯,再到如今制霸中原。
这个过程,大秦走了六百八十四年。
只是,历史上又有几个诸侯能如大秦先祖一般。
连续几代都是励精图治的明君呢?
大部分诸侯都富不过三代,就会逐渐衰亡。
而大周,因诸侯之间彼此制衡,而得以存续八百年。
淳于越虽说被李斯的说法,勾起历史的回忆。
但是,依旧认为,自古以来,分封制能存在这么多年,自有它的道理。
李斯看淳于越不说话了,也没理他,继续说道。
“如今,阴山以北虽然还住着些匈奴人。”
“但,毕竟离我们大秦很近,陛下自会帮齐侯处理好这些匈奴人的。”
“这与秦襄公时期的大秦相比,已是好上太多了。”
众人:。。。。。。
你说的处理是?
众人面面相觑后,再次看向王贲和蒙恬。
莫非二位将军,还有二次封侯的机会?
再封下去,可是正儿八经的彻侯啦!
有封地的那种。
王贲,蒙恬:。。。。。。
他们完全没听陛下说起啊。
王绾听到这里,忍不住问李斯道。
“廷尉说的处理是指?”
陛下前面才跟他们说,大军趁休养这段时间, 训练之余,随秦岭工业区的修路队去修路啊。
处理匈奴人又是什么时候做出的决定?
“嗯,是斯措辞不妥,让丞相误会了。”
李斯连忙向王绾行礼,纠正道,
“陛下听闻长城以北,今年降水稀少,恐将遭遇旱灾。”
“为避免匈奴人饿急了,南下劫掠北方诸郡,陛下准备在长城以北开设榷场。”
“届时,将允许匈奴人前来互市。”
“用他们的牛羊来换取一些必要的粮食,盐巴,布料和大家如今桌上摆着的天青瓷。”
说着,李斯指了指桌案上的碗碟。
“考虑到一些匈奴小部落或黔首,家境贫困,本身没多少牛羊。”
“在开设榷场的同时,再在那边开辟一些荒地,用来种植一些我们大秦用得上的作物。”
“这些小部落出些人手,前来帮忙耕种,也能缓解一下他们的饥荒。”
“丞相以为如何?”
王绾:。。。。。。
这是他们陛下的决定?
王绾忍不住看了一眼上位,垂着眼睛喝茶的嬴政。
这跟陛下以往的风格有些不同啊?
王绾忍不住开口问道,
“那这跟齐侯的封地又有何关系?”
“既然,陛下承诺了齐侯的封地,和万户侯。”
“我们又要开辟榷场,不如一举两得。把齐侯的封地就设立在榷场边上。”
“一来,可以招些匈奴黔首,充实齐侯的封地。”
“二来,为了维护榷场秩序,咱们反正也要派兵北上的。顺便也能震慑住匈奴人。”
“护卫住齐侯的封地。”
“自此,封地,人口,安全都帮齐侯考虑到了。”
“丞相以为如何?”
你就说周不周到吧。
王绾:。。。。。。
这可真是太周到了。
王绾忍不住看了看隗状,看他是否收到陛下的消息。
结果,隗状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在喝茶,压根没和他对上眼。
王绾:。。。。。。
陛下既然默认李斯把这些话说出来,至少说明他已经有了这个打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