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嬴政的进一步提问,扶苏低头沉思了一会才开口道,
“儿臣认为,蒙内史主要掌管着帝国的税收,农业发展,官府税收支出。”
“少府令,如今掌管着父王的私库和众多工坊的运作。”
“这两处,都需要与部分商贾打交道。都有庞大的资金往来。”
“如果再把商贾们的商业往来也全权委托给他们。”
“那,谁又来监督这庞大的金钱出入是否真的在正常运转呢?”
虽然,扶苏并不知道嬴政的重点是帝王之术的平衡术。
但是,他本能的认为,庞大的利益往来之中。
操纵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必须分开才行。
甚至,可以单独成立一个监督财务出入的部门。
独立听令于皇帝,同时监督少府,内史和商贾。
利益就像一只时刻散发着魅惑的野兽。
谁也不敢保证曾经刚正不阿的人,在长时间,巨大利益的诱导下,内心丝毫不动摇。
给予适当的监督,并不代表不信任,反而应该是保护才是。
“哦?那你认为该让谁来管呢?”
扶苏的回答虽然跟他预想的方向不一样。
结果倒是基本一致。
至少意识到了权利的平衡。
嬴政于是继续问道,
“儿臣以为,也许可以设立一个司市署。”
“《周礼》有言,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
简单来说,就是负责市场管理,签订契约,物价调控,治安维护和商税征收。
“这司市署可以专门负责商贾之间的交易,商税的收支,与农税分开。”
“可以直属于丞相或者父王您。”
说到这,扶苏抬眼观察了一下嬴政的神情。
发现他并没有露出不悦的神色,稍稍放下心来。
父王虽说通常都不形于色,欢喜的神色尤其难以察觉。
但是,不悦的神色,仔细观察还是能感受出来的。
之前老师淳于越老是提到恢复《周礼》。
他都是抱着,听一听,博取众家之长的想法。
只不过,没想到。
淳于博士居然敢在大军凯旋的庆功宴上,都拿遵循《周礼》的事来要挟父王。
也太不把他父王看在眼里了。
要遵循周礼,完全可以从这种制度的设立上,参考参考。
让人有据可查,不是在信口开河。
为什么要扯上分封呐?
而且,将士们拼死才完成了统一。
如今,却因为这样的理由,又要分出一个诸侯。
想想都令人窝火。
还好李廷尉挺身而出,大快人心的怼了淳于博士一通。
又巧妙的把分封和之前子婴经略匈奴的计划联系到了一起。
岳父大人,果然不愧是子婴的外翁。
如今,隗相已经到了告老的年纪。
大概率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就要退休了。
下一任丞相,以李廷尉的能力,和父王对他的信任。
大概率就是他了。
不然,父王也不会把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的任务交给他。
甚至,在程先生出现之前,父王就有意让李廷尉整理大篆,为统一文字做准备了。
只是,后来程先生横空出世,已经把统一文字的工作完成了一大半。
父王就理所当然的拿来用了。
没必要同样的路走两遍。
想到这,扶苏的应答越发流畅。
“司市负责总领各行各业的商贾活动,下属还可以设置一些更细分的部门。”
“比如,负责调查,调控物价的平准司,监督商品质量的品控司,负责日常治安巡查的治安司,负责缉盗执法的稽查司,负责契约管理的契约司,以及负责商税收支的税收司。”
这样,不止是商税的收支,还是商贾们的商业活动都有了专人负责。
虽说会是官府增加不少新的部门,部门之间的协调变得更加繁琐。
但是,钱权分责,两不相疑,更有利于帝国的稳定。
而且,帝国如今掌控之地已经不再是中原一隅,而是掌控了整个中原。
之后,以他父王的雄心伟志,必定不可能让匈奴和百越安睡于卧榻之侧。
这中间涉及到的军需粮草必定需要数以万计。
单靠黔首们的农田赋税,显然是不足的。
显然,子婴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才会一天到晚一副小财迷模样。
想到崽,扶苏转头看了眼子婴。
只见他正在和胡亥抢最后一块卤肉,两人你拉我扯,已经叠做一团了。
而边上还有一只蠢蠢欲动的嬴小圆,随时准备跃起一扑。
扶苏:。。。。。。
扶苏也顾不得继续回话了,连忙快步跑过去,一手薅住嬴小圆,一手提起自家崽,解放了被压在最下面的小弟。
这仨小崽子,没点轻重,这要真压实了,受伤了怎么办。
还有,自家这没有一点自知之明的小弟。
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能从子婴嘴巴里抢到肉的。
虽然,他比子婴大了两岁,没看子婴的胳膊腿都和他一样粗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