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直击人性 > 第208章 身份决定是非对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成人世界的丛林法则里,对错的天平始终悬挂在身份的杠杆之上。同样是深夜归家,权贵子弟被视为应酬打拼的勋章,底层员工却被贴上散漫失职的标签;名人随性的穿搭能引领潮流,普通人相似的打扮则会被嘲讽为刻意模仿。这种荒诞的评判逻辑,如同照妖镜般折射出社会阶层中根深蒂固的身份偏见。

茶水间里,金属托盘与桌面碰撞出刺耳声响。"这杯没喝完的拿铁,得用保温杯收着,冷了口感就不好了。"行政主管踮着脚取下窗台的咖啡杯,转身时眼风扫过正在收拾纸杯的实习生,"上周培训没说过?公共区域要随时保持整洁,这个月绩效扣500。"

"我刚想收拾......"实习生攥着抹布的手指发白。

"想?等你想完蟑螂都来开派对了!"主管尖着嗓子打断,"要不是看你是临时工,早让你走人了。"

远处会议室传来哄笑,"这个'自愿加班'的话术改得妙!既响应劳动法又能保证进度!"掌声如潮水漫过玻璃门。

三个月前,同样是这个会议室,老员工提议调整排班制度,却被嗤笑:"基层员工就该服从安排,少提不切实际的建议。"

教室后排的窸窣声惊动了粉笔灰。"把手机交上来。"老师转身时,看清学生的脸,语气陡然变软,"下次别在课上玩了,你父亲也不容易......"前排传来压抑的抽气声,后排学生若无其事地把手机塞回口袋。

而上周,另一名学生因偷偷看课外书,被当众扯烂书页:"成绩倒数还看闲书?叫家长来!"

"凭什么他就没事?"课间,几个学生围在走廊议论。

"他舅舅是教育局督导,上次老师还主动帮他改错题呢。"

运动会颁奖台前,跌坐在跑道上的学生会干部被同学七手八脚扶起。班主任蹲下身轻拍他后背:"没事,重在参与。"

二十米外,摔破膝盖的体育特长生正被教练厉声训斥:"关键时刻掉链子,平时训练都白练了?"

队员小声嘀咕:"要是他舅舅不是副校长......”

教练突然转头:"嘀咕什么?加练两圈!"

家庭餐桌上蒸腾的热气里,暗潮涌动。"爸您看报的阵仗,跟老派学者似的!"有人笑着给老人续茶,报纸堆几乎占满半张圆桌。

备考的年轻人悄悄把复习资料往回缩了缩,立刻被长辈戳手腕:"一天天就知道把家里弄得乱糟糟,学学你表哥,东西用完都收得整整齐齐。"

当有人刚开口说起创业计划,筷子重重拍在碗沿:"现在生意多难做,别瞎折腾。"

"就是,"戴金丝眼镜的亲戚晃着红酒杯,"年轻人得脚踏实地,不像我们当年......"

这时,年幼的孩子突然把牛奶泼向吊灯,咯咯直笑。奶奶边擦边哄:"宝宝不怕,奶奶再给你倒一杯。"

正在收拾碎瓷片的表姐手一抖,母亲立刻皱眉:"都这么大了,做什么都毛手毛脚。"

小侄女突然抬头:"表姐上次打碎盘子,您不是说'岁岁平安'吗?"屋里瞬间安静,只有电视新闻在循环播放成功企业家的访谈。

直播间的弹幕疯狂滚动。"姐姐太真实了!翻车也可爱!蹲一个改良版教程!"

美妆博主对着镜头眨眨眼:"谢谢宝贝们包容~"

运营在后台小声说:"点赞马上破百万了!"

隔壁工位的素人主播攥着汗湿的提词卡,看着满屏恶评:"就这水平还当主播?浪费我流量"。

她想起昨天,某明星直播口误把品牌名称念成竞品,评论区却全是:"哈哈哈哈哈太萌了!路转粉!"

"为什么?"她忍不住问同事。

对方头也不抬:"人家是顶流,说错话叫真性情,你说错就是业务能力差,这还用问?"

医院走廊里,西装革履的患者家属对着护士吼道:"我爸的检查单怎么还没出来?知道我们多着急吗?”

护士长立刻赔笑:"抱歉抱歉,马上优先安排!"

转角处,穿着工地制服的男人小声询问:"能不能先给我老婆打止痛针?她疼得受不了了。"

护士头也不抬:"按顺序排队,大家都等着呢。"

菜市场里,大妈们围在摊位前议论:"听说那个网红天天直播卖假货。"

"人家赚得盆满钵满,被曝光了也是'不小心',粉丝都护着。"

"要是咱们小老百姓卖假货,早被工商局抓了。"

历史长河里,相似的剧本不断上演。当哥白尼在临终前颤抖着捧出《天体运行论》,红衣主教冷笑道:"一个小小神父竟敢挑战千年教义?地心说是上帝的旨意!"

布鲁诺被绑上火刑柱时,审判者怒吼:"异端就该被烧死!让火焰净化你的罪恶!"

三百年后,教科书里的铅字将这些"谬论"奉为科学革命的里程碑。

而在更久远的时空里,西汉未央宫中也上演着令人战栗的一幕。戚夫人曾凭借刘邦的宠爱,多次试图撼动吕雉之子刘盈的太子之位。

刘邦驾崩后,身为皇太后的吕雉一声令下,戚夫人被削去四肢、挖去双目、毒哑喉咙,制成人彘丢入厕所。

史官记载此事时,多将吕雉的暴行归为"妒妇之怒",却鲜少有人追问:若戚夫人成功夺嫡,身处失败者位置的吕雉,是否也会被历史冠上"妖姬惑主"的罪名?

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中,胜利者的暴行被轻描淡写,失败者的挣扎却被钉上耻辱柱,再次印证了身份如何轻易改写历史的评判标准。

此刻,写字楼里的实习生仍在加班修改被否的方案,中学操场的角落,体育特长生偷偷用绷带缠住渗血的膝盖,家庭群聊里,创业者默默撤回了写了半夜的计划书。身份的迷雾从未消散,它裹挟着权力、地位、流量,将是非对错扭曲成变形的镜像。

但总有人试图擦亮镜片,就像那些在偏见中坚持真理的先驱,就像无数在双重标准下仍保持清醒的普通人。

或许只有当我们学会以纯粹的目光审视事物本身,那些被身份遮蔽的真相,才会如同暴雨后的星空,重新在文明的夜幕上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