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听到赵桓的话,嘴角都忍不住抽了抽。
仰慕大宋天威!
跳舞助兴!
帝悦之!
这样的词汇聚在一起,意思就不同了。先前秦桧的提议,只记录他在垂拱殿跳舞,没有前后的语境,属于言简意赅。
皇帝的一句话,却改变了语境,把他变成大宋的走狗。
高丽王看着史官刷刷的下笔,气得眼睛都红了。他看向正上方的皇帝,心中后悔不已。早知如此,何苦招惹赵佶和赵桓?
今天的大朝会,献上称臣的国书就行,再老老实实的参加宴会,什么事儿都没有。
一通操作下来,给自己整出了这样的大麻烦。
高丽王忍不住瞪了金富轼一眼,想着大宋的史官已经记录,大宋的君臣又兴奋得很,知道改变不了什么,干脆无趣的回到坐席。
赵佶也返回坐下,看向赵桓道:“皇帝,朕跳得怎么样?”
赵桓道:“父皇很好。”
赵佶很得意的笑了笑,心中嘀咕着,打算等宴席结束,文武百官散去,要向逆子讨要些好处。
酒宴继续,敬酒的文武百官多了起来。
李纲、宗泽和种师道没带头去,徐处仁和吴敏却兴致高昂,主动向高丽王敬酒。有了两人牵头,其他的文武百官纷纷敬酒。
一开始,高丽王自忖酒量好,来者不拒,更想喝翻宋朝文官,保住自己的面子。可是来的人太多,凡是列席的官员都来敬酒,而且这些人更是酒量好,高丽王完全扛不住。
高丽王喝得面色通红,脑子有些晕乎乎的,不得不赶紧装醉。
酒宴没结束,金富轼就主动告辞,搀扶着高丽王退下。
君臣二人出了皇城,坐上马车,高丽王才睁开眼,身体依靠在马车上,眉头深锁,脑袋更是疼得难受。
高丽王带着酒劲儿,愤怒道:“赵家父子欺人太甚,此仇不报,朕誓不为人。”
金富轼说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今日的耻辱,是对陛下的磨砺。凡是打不倒陛下的,都会成就陛下。”
“对!”
高丽王郑重点头,迅速道:“我们抓紧时间回高丽,提前安排一支队伍,在大宋的队伍登陆靠岸后,就袭击这一支队伍,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到时候,朕再亲自出面安抚。先打压他们,施恩的时候才能让他们对朕感激涕零,最后才能威逼利诱笼络在手。”
金富轼道:“陛下圣明!”
高丽王宣泄了一番情绪,精神也很是萎靡,依靠着马车闭目养神。等回到客栈,高丽王和金富轼收拾一番,就离开东京城开启了回程之路。
大殿中,文武百官也陆续散去,只剩下赵桓和赵佶父子。
赵佶难得出一趟龙德宫,看着愈发威严的逆子,脸上堆满笑容,说道:“桓儿,朕今天的表现可以吧?”
“尚可!”
赵桓淡淡回答。
赵佶眉头微皱,连忙道:“先前你说很好,怎么现在说尚可呢?”
赵桓说道:“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当着高丽君臣的面,总要给父皇留些面子。”
赵佶心中升起怒火,可是看着逆子大权在握的模样,怒火又没来由的消失,说道:“桓儿,朕整天待在龙德宫很无聊,可否放松些管控,让朕出宫转一转呢?”
赵桓略作思考,回答道:“父皇要出龙德宫,一个月给你一次机会。如果父皇守规矩,后续再酌情增加,乃至于放松管控。如果父皇要折腾,朕拭目以待。”
现在的赵桓,真不怕赵佶搞事情。
钱,赵佶没有!
权,赵佶也没有。
就一个太上皇的名头,抛开这些后,赵佶就是个糟老头子。你无权无势,人家跟着你造反,是图你年纪大?还是图你不洗澡?
赵佶听到一个月只能出去一次,有些失望。可是想着逆子心狠手辣,容易翻脸不认人,也就没有再挣扎,直接道:“多谢桓儿,朕回龙德宫了。”
赵桓道:“父皇慢走!”
赵佶离开垂拱殿回去了,赵桓继续处理着政务。
高丽王和金富轼离开的消息传来,赵桓也没觉得有什么,能派兵去高丽驻军,就达到了对高丽布局的目的。
时间流逝,每天都有江南的消息传回。
杨时和赵鼎到了江南,大刀阔斧的改革,更有朱伯材在江南不断的株连涉及造反的官员和豪绅商人。
一批一批的人被杀,也有一批一批的钱财送回。
期间,杨时也不断派人上报,请求朝堂抽调官员。
政事堂每天都在开会选调官员,好在大宋有充足的官员备选。因为这些官员的空缺,反而能安排大批官员去任职。
转眼十月中旬,赵桓在处理政务时,周瑾来禀报道:“陛下,王德和徐兢回京了,都在宫外求见。”
赵桓吩咐道:“传!”
王德和徐兢回来,意味着出使高丽的人也就齐了。同时,跟随王德出使的一千五百精兵也已经挑选,都是从岳飞麾下抽调的人。
旨意下达,王德和徐兢联袂进殿。
徐兢不到四十岁,原本因为他父亲和蔡京私交好,被贬官后仕途暗淡,他自身都寄情于山水,研究书画去了。
没想到皇帝突然召见,要让他跟着出使高丽,使得徐兢心中又生出无尽的希望。
王德也才四十岁,可他是武将,至今才担任武校尉。这辈子,也就入伍从军混口饭吃,即便有一身武勇,也难以施展抱负了。
现在,他以武校尉的身份入了皇帝的眼界,被召入朝廷。不管要安排他做什么,他内心却无比激动。
要面圣了!
一介武人面见圣上,这便是最大的荣耀。
两人站定后,齐齐行礼道:“臣徐兢(王德),拜见陛下。”
赵桓看着到齐的两人,心中也颇为期待。他没有兜圈子,开门见山说了让徐兢协助李光出使高丽,以及让王德率领一千五百士兵去高丽驻军的事情。
整体的情况阐述清楚,赵桓问道:“你们两人跟着李光去高丽出使,可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