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 第923章 阅人无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知不觉,日头升高。她坐在坊内井台旁,提笔在草帖上批注:容貌上佳,孝顺公婆,擅长女工,持家有道,

写到这,她不禁感叹,若她是个鳏夫,必定娶潘寡妇为妻。

歇息片刻,她挎着竹篮,去崇化坊,打听武大郎家情况。

恰好遇见坊正杨公,见她送上糕点,又笑脸相迎,便知无不言。

“武家大郎元妻死于产厄,留下一个幼子,年方五岁。”

“他严谨持家,品行端正,又为窦郎君处理庶务,深受倚重。”

“家中宅院又大又宽敞,粟米布帛堆满库房。”

说到这,他颇觉遗憾,若非家中无适龄女儿,嫁给武大郎倒是一桩良缘。

说话间,隔壁吴三郎路过,见他们谈及武大郎,忍不住插一嘴。

“要我说,大郎为人,最是慷慨大方,前不久,见我家那小子考入县学,特意赠他一方松烟墨,这可不便宜。”

李红娘见两人满口夸赞,忍不住问道:“武家大郎可有什么不足之处?”

她做媒人十余年,算得上阅人无数,绝不信有人十全十美。

吴三郎迟疑片刻,叹道:“要说不足,大郎惟有一处,便是容貌。”

原来,武大郎短小精悍,其貌不扬,这才耽搁说亲。

他有一弟,人称武二郎,却长得仪表堂堂,威武雄壮,甚至,选入宫中,做千牛备身,护卫圣人。

李红娘讶然:“这武二郎有何过人之处,竟能入宫侍奉?”

须知,千牛备身护卫圣人,选拔严苛,绝非长相俊朗便可。少说也得弓马娴熟、武艺精通,还得是良家子,往上数三代,族人无犯罪入狱者才行。

杨公笑道:“你有所不知,二郎一身武艺,为我平生仅见。”

“他十八岁时,便赤手空拳,打死一头大虫,名声传遍街坊四邻,甚至惊动官府。”

李红娘咋舌不已:“果然英雄豪杰。”

她不禁可惜,武二郎一身武艺、容貌,若能长在武大郎身上,那该多好。

只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着实让人无奈。

她转念一想,女子嫁人,并不多看重丈夫容貌。武大郎家境殷实,踏实肯干,虽不如弟弟煊赫,但也是个良配。

想到这,她取出草帖,添上一笔:“堪称佳偶。”

自从圣人下旨,让民间适龄男女尽快婚配,又让官府督促寡妇、鳏夫再行嫁娶,她这媒人忙得脚不沾地,门槛都快踏破了。

这不,见她头戴红花,持鸳鸯谱,立即有人上前打听,多是年轻郎君,也有小娘子,羞答答问起情郎状况。

李红娘少不得应付一番,直到未时,方才走出崇化坊,来到西市。

正逛着一家干果铺子,忽闻一道生硬官话传来。

“这位娘子,可通婚媒?”

李红娘循声看去,却是一个胡人,高鼻深目,头戴纱帽,穿着圆领袍,搭配小脚裤,显得不伦不类。

见她点头,这胡人讪讪一笑,指着对面一家酒肆,说道:“我是粟特人,这是我家邸店,已有八年了。”

李红娘吃了一惊,八年前,可不就是天佑十三年?

那一年,圣人还是秦国公,刚刚平定京畿道,定都长安。

没想到,这粟特商贾,这么早就来长安了。

见他定居已久,为人还算有礼,李红娘不由问起他姓名、祖籍、户等、家庭状况。

粟特商人实话实说,并未夸海口。

李红娘心生好感,忍不住提醒道:“你若想娶汉女,按律,不得带出大秦境内。”

这是圣人所定,大秦女子不得随意嫁去别国。相反,异国来客,在大秦生儿育女,可入大秦户籍。

粟特商贾颔首,表示明白,他定居长安八年,早就打算娶一个汉女,就此安家落户——他母国康居,陷入战火之中,民众流离失所,他可不想回去,遭受兵燹之灾,甚至沦为突厥人奴隶。

还是长安好,天下第一等大城,要什么有什么,又有圣人坐镇,太平无事,治安清明。

两人相谈良久,李红娘把他信息记录下来,夹在鸳鸯谱中,答应给他说媒。

这一耽搁,到了申时,李红娘看一眼日头,连忙回返延寿坊。

再晚一刻,暮鼓敲响,西市关闭,武侯们巡视大街,可得赶人了。

刚到自家门外,还没喝口茶,忽见邻居家新妇梨花带雨,向她哭诉,夫君苛待。

李红娘神色一肃,这可不行,这条红线是她牵的,可不能造就一双怨偶。

细问之下,她松了口气,并非什么大事,也不是新郎殴打谩骂,而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外加夫妇俩床笫之欢不和谐。

她忍不住打破沙锅问到底:“可是你夫君他……不举?”

新妇羞红了脸,支支吾吾:“倒也不是,只是他……太快了……”

李红娘早为人妇,对此心知肚明,好言安抚一番,带着她回返新家,直言不违。

“女子初嫁如新柳,当以春露养,怜香惜玉。”

“怎能日夜拌嘴,因小事莽撞苛责,闹得鸡犬不宁?”

新郎面红耳赤:“我也知,只是……性急了些……”

李红娘抿嘴一笑,把捣衣杵塞入新妇手中,低声道:“这东西初用时磨人,过了旬月,便得心应手了。”

说着,她又从袖子里掏出一角药包,递给新郎。

“这是西域胡人所赠,合欢香,你们夫妇俩大可一试。”

李红娘意味深长道:“床头吵架床尾和,耳鬓厮磨,铁杵磨成针,胜过千言万语。”

一番话,直把夫妻俩说得抬不起头来。

夕阳西下,到了酉时。

李红娘回返家中,张罗着相夫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她坐在桌案前,翻开一本崭新册子,封面上“大衍历”三个楷字,泛着墨香。

这是圣人命人颁发的新历法,比从前所用《天佑历》准确得多。

不光年、月、日划分得一清二楚,还有二十四节气、各大节庆一目了然。

据说,这《大衍历》还可预测天狗食日、食月,分毫不差,也不知是真是假。

如今,整个长安城广为流传,但凡官吏、士子、商贾,乃至农人,都想方设法购一本,确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