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悬念式开头通过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例如,在小说《项链》的开头,作者写道:“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子弟了解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这种开头方式设置了悬念,让读者想要知道她后来发生了什么。
引用名言式开头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来引出主题,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开头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引用了一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北国雪景图,引出了下文对雪景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回顾。
描写场景式开头通过描写一个场景来营造氛围,引出主题。例如,鲁迅的《祝福》开头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通过描写春节前夕的热闹场景,引出了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写。
(二)内容的组织与展开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组织和展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素材,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方法来阐述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避免出现跳跃感。
1. 逻辑顺序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顺序、重要性顺序等。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通常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文章,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在说明文写作中,我们经常使用空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结构和特点,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则经常使用因果顺序和重要性顺序来阐述观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观点的内涵和意义。
2.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是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来支持观点,使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在论证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的例子。例如,在论述“坚持就是胜利”这一观点时,我们可以列举爱迪生发明电灯经过无数次失败的例子,来说明坚持的重要性。
对比论证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支持观点。在对比论证中,我们要注意选择具有可比性的事物,并且要明确对比的标准。例如,在论述“理想与幻想”的区别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理想和幻想的特点,来说明理想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而幻想则是脱离实际的。
因果论证是通过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支持观点。在因果论证中,我们要注意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和必然性。例如,在论述“吸烟有害健康”这一观点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吸烟对身体各个器官的损害,来说明吸烟与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
3. 段落过渡
段落过渡是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过渡词、过渡句或过渡段来实现段落之间的自然过渡。过渡词常见的有“首先”“其次”“然后”“最后”“此外”“另外”“总之”等;过渡句常见的有“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由此可见,正因为有了……才有了……”“由此可见,问题就出在……”等;过渡段通常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和对下文内容的引出,使文章的衔接更加自然。
### (三)语言的运用
语言是写作的工具,好的语言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恰当,避免使用模糊、歧义的词汇。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语法正确,避免出现语病。此外,还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 用词准确恰当
用词准确恰当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我们要根据语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我们的意思。例如,“美丽”和“漂亮”都表示好看的意思,但它们的使用场合和侧重点有所不同。“美丽”更侧重于形容内在的品质和气质,如“美丽的灵魂”“美丽的风景”;“漂亮”则更侧重于形容外在的形象和容貌,如“漂亮的衣服”“漂亮的姑娘”。
2. 句子结构多样
句子结构的多样性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例如,陈述句可以用来陈述事实或观点,如“今天天气很好”;疑问句可以用来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你有没有见过天上的星星?”;感叹句可以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如“哇,太美了!”;祈使句可以用来表示请求、命令或建议,如“请把门关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