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平心定论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曦彻底取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二十一章 曦彻底取代

具有额外特征的3或4类结节或影像发现增加恶性倾向的结节。?包括:毛刺;1年内磨玻璃结节的大小翻倍;区域淋巴结肿大。

每年CT重复筛查过程中发现新的较大结节,建议1个月后LDCT复查以排除感染或炎症性病变。

随访建议→

0类:在进行Lung-RADS分类前先与之前的影像作比较。

1类:继续每年做一次LDCT筛查。

2类:继续每年做一次LDCT筛查。

3类:每6个月LDCT复查。

4A类:每3个月LDCT复查,如果实性成分?≥8 mm则可以做PET/CT。

4B和4X类:胸部CT平扫或增强,必要时;恶性可能性大时可做PET-CT和/或组织活检,有其他情况(实性成分>8 mm应做PET-CT);在做每年一次的LDCT筛查时出现新的大结节,应在1个月后再做一次LDCT以明确是不是感染或炎症情况。

实际操作时注意:①测量时应在肺窗内进行;②要计算结节的平均直径;③对于圆形结节,只需一次测量;④“生长”是指尺寸的增加要≥1.5 mm;⑤Lung-RADS分类要用到最为可疑的结节;⑥4B类的处理基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总体状况和患者的偏好;⑦边缘光滑的实性结节,卵圆形,小扁豆状或三角形,最大直径小于10毫米的叶间裂周围结节(多为淋巴结)应归入第2类。”

△“肺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身所有器官。肺和胸内淋巴结受累最为常见。其病理特征是一种非干酪性、类上皮细胞性肉芽肿。

好发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青年多发,40岁以下多见。??

好发性别:女性发病略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5:7。

病因:①遗传因素:结节病可能为一种多基因遗传病;②环境与职业因素:金属铝、锆、铍,滑石粉、松树花粉、黏土等也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③感染因素:某些病毒、螺旋体、粉刺丙酸杆菌、结核分支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和支原体属等均有可能诱发本病;④免疫学因素。

胸片(胸部X射线):根据胸片表现对结节病进行分期,如下:①0:无异常;②Ⅰ: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无肺部异常;③Ⅱ: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有肺部网状、结节状或片状阴影;③Ⅲ:肺部网状、结节状或片状阴影,无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④Ⅳ:肺纤维化,蜂窝肺,肺大泡,肺气肿。

胸部CT:1>胸内淋巴结→早期表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典型表现:双肺门对称淋巴结肿大合并纵膈淋巴结肿大。而纵隔淋巴结肿大,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弓旁、隆突下及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前纵隔及后纵隔肿大淋巴结少见。CT强化后肿大淋巴结呈中等以上明显强化,强化的淋巴结密度均匀一致,边界清楚,未见融合。2>肺内病变→①两肺多发结节:肺内肉芽肿结节改变,病灶是形状规则的结节状,散在分布于两肺各叶,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呈串珠状,直径从粟粒状到 1cm左右,以直径5-6mm的结节多见,易误诊为转移瘤;②两肺斑片状阴影:为结节病在肺泡内浸润性病变,表现为边缘模糊的斑片状病灶,其中见含气支气管像,两上叶病变多,也可局限于一侧肺上叶,病变呈弥漫状,似肺水肿。部分可呈磨玻璃密度,代表结节病中的活动性肺泡炎,与肺结核或肺炎难以鉴别,易误诊为肺炎;③两肺纤维化:肺纤维化多发生于上中肺部,而不累及肺基底部。

结节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为:(1)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对称肿大,伴或不伴有肺内网格、结节状或片状阴影;(2)组织学活检证实有非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且抗酸染色阴性;(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 )活性增高;其次为:(4)血清或肺泡灌洗液(BALF)中slL一2R高;(5) PPD试验阳性或弱阳性;(6) BALF中淋巴细胞>10%,且CD4+/CD8+比值≥3;(7)高血钙、高尿钙症;(8)Kveim试验阳性;(9)除外结核病或其他肉芽肿性疾病。”

△鉴别诊断

肺结节病容易误诊为淋巴瘤、转移瘤、肺癌或结核。将影像表现与临床相结合是鉴别诊断的重点。肺结节病的临床症状轻微。肺癌常表现为病程长、干咳、痰中带血、恶病质。

淋巴瘤:常表现为无痛性颈部及锁骨上、腋下淋巴结肿大,周期性发热、消瘦、盗汗。

疑为转移瘤的病人:应积极寻找原发病灶,疑诊结核,应结合痰涂片,PPD试验。

淋巴瘤:两侧纵隔淋巴结肿大表现突出,肿大的淋巴结主要位于血管前间隙,肺门淋巴结的增大常在纵隔淋巴结增的同时或以后出现,这是影像诊断的鉴别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