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学士,大炎日新月异,吾等皆是科举正途出身,若固步自封,恐来日荣光不再!”
两人的话,戳中了古策的担忧:
翰林院要是不跟上朝廷的脚步,只怕来日就要被朝廷抛弃。
到时候,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那便如子渊所言,需要本官做什么,你说吧。”
古策最终还是放下固有观念,接住了苏润递来的橄榄枝。
“经营司每月拨五百两银子,除了奖赏文章被陛下取中的官员,剩下的用于翰林院日常开销,这部分,润自会向陛下上奏。”
苏润说完,也不客气,从袖子里拿出了几张纸,递过去:
“古学士,日后,政要、诗词版块都要增至三篇文章,这上面的十件政事是陛下圈定的政要内容。”
“待翰林院诸位同僚作出文章后,劳古学士把个关,没有问题再上交陛下,陛下说登哪篇就登哪篇。”
“至于再往后的政事,需学士进宫,自行与陛下商议。”
这部分,苏润着重提醒了熙和帝的偏好,三人都听得很认真。
“诗词歌赋那部分,投稿众多,前些日子堆积下来的稿件,劳学士派两……”
“不,还是派七、八位同僚,多赶几辆马车,最好今日就能去经营司把稿件全运回来。”
“那些稿件很有……市井气息,你们做好心理准备就行。”
苏润预先提醒,免得古策他们日后傻眼。
毕竟璨之这些日子,都快被投稿的诗词给逼疯了。
一天几百份,数量多就算了,还有乱写诗词的。
那日苏润自告奋勇去帮忙,看了一堆打油诗。
什么‘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给苏润都看沉默了。
至于那些长达上千字,却描写了诸多露骨的风花雪月,苏润看了个开头,就走了:
“我先去洗洗眼睛。”
最后,半路开溜的苏润,请梁玉吃了顿好的,算是赔偿好友精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