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524章 这俩凑在一起,能干什么正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4章 这俩凑在一起,能干什么正事?

去年殿试,苏润作为考生,天不亮就去宫门口老老实实列队等着,进了宫也只能站在文武百官后面,低调做人。

但今年就不一样了。

为了偷懒,苏润提前一天,赶在宫门下钥前,陪媳妇回娘家探亲。

探亲后,顺便就在媳妇的瑶光殿住了一晚。

这就导致翌日寅时,百官在宫门外等着进宫时,苏润在瑶光殿呼呼大睡。

卯时,百官聚集在太和殿卤簿法驾下,等熙和帝驾到时,苏润才刚刚被叫醒。

卯时二刻,连王公贵族都在太和殿外老实等着了,苏润人还在瑶光殿优哉悠哉的用早膳。

直到卯时末。

天边泛起鱼肚白,阳光照开了阴霾。

随着太和殿外鸣鞭声响起,姗姗来迟的熙和帝,在鼓乐声中,带着赵叡、赵翊、苏润并一众仪仗,踏入殿中。

今日的苏润并没有穿自己的四品官服,而是换上了大炎驸马的专属朝服。

一身紫色曲领大袖袍,腰配金玉带、脚踏黑靴,看起来颇有几分富贵公子的做派,但又隐见威严之色。

太和殿。

熙和帝稳稳坐在龙椅上,他右侧是身着明黄色太子服的赵叡,左侧则是同坐一席的赵翊和苏润。

虽然驸马是皇亲国戚,但按礼说不能跟亲王同坐一席。

可熙和帝发话,鸿胪寺和礼部只能照做。

熙和帝对苏润的重视,不言而喻。

见状,百官倒是没什么意见,但勋贵集团似是有些骚动,但很快归于平静。

苏润坐在上头,从殿内看出去,见五彩朝霞映着下方有序列队于殿外、因垂首以对而显得格外恭敬的百官与贡士们,心中自发生出一股豪气。

难怪都想当皇帝,光看着这一幕,心情就好,苏润心想。

熙和帝照搬了去年殿试的任命,让六部尚书加上国子监祭酒和翰林院学士做读卷官。

至于缺位的礼部尚书,就暂时让礼部左侍郎霍玉堂顶上了。

就在苏润发呆的时候,今年照旧负责保管殿试题目的柳玉成,已经从殿内黄案上,将试题捧出,交给了礼部右侍郎肖晨。

肖晨高举试题,当着众人的面,将题目转移到丹陛的黄案上。

而后,许忠义轻甩拂尘,气沉丹田,尖锐的声音直冲云霄,引导新晋贡士们行五拜三叩礼。

礼成后,以孔楼为代表的一百一十七名贡士,在礼部官吏的带领下,往各自的位置走去。

同时,百官各归各位,按照上朝的官位,有序站队,做起了旁观者。

这也是苏润今日穿上驸马朝服,跟岳父大人一起出现的重要原因:

百官站着,但他可以跟佑璋坐在一起休息,何乐而不为呢?

待众人就位后,礼部官员轻手轻脚将试卷发下。

跟往年一样,试题上只有两道时务策题目。

第一道题目是: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司马光言:“善治财者,养民为先。”今欲使国无虚耗之费,民有乐生之心,府库充盈而闾阎不困,其策安在?试参酌古今,陈富强之术。】

其实就是要富国强民的方略,但要求在不盘剥百姓,使其穷困的前提下,来充盈国库。

这题中规中矩,并不算为难考生。

大炎多年来积贫积弱,别说孔楼这样的公卿之后,连目不识丁的农人都知道朝廷无钱无粮。

第二道题目则是老生常谈的吏治问题:

【《论语》云:“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又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昔汉设刺史以六条问事,唐行《考课令》核官吏之绩,皆欲肃清吏治。今欲效古制而革时弊,当以何者为先?试申其义,并陈方略。】

其实就是说:

《论语》告诫我们要引用贤能,汉、唐也有各自的办法管理官员,如今大炎要效仿古制革除吏治弊病,该怎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除了勋贵党同伐异之外,前些年的范兴文事件,也让熙和帝不得不高度重视起吏治问题。

而孔楼殿试前,早就在兄长孔元的教导下,把这些题目练过一遍了。

此时,他根本就不用多想。

打好提纲,提笔就写,完全难不倒这位孔家小神童。

下方考生们提笔作答;

旁观的朝臣凝神屏气;

至于上首?

苏润和赵翊这两个不消停的家伙,又凑到一起了!

赵翊主动发起问话:

“子渊,你家狗有没有兄弟姐妹?”

“你也想养?”

“对,养条又大又猛的,到时候带军营去,平日可训练杀敌,闲暇时还能有个乐子!”

虽说赵翊奉命练兵,为人靠谱了些,但依旧难掩玩乐之心。

苏润一听就来了兴趣,不管三七二十一,张嘴就开始夸赞自家狗子:

“还是佑璋有眼光!”

“我跟你说,养狗就得养咱这田园犬,就像润的狗子,它是中华五黑犬,又威猛又忠心,攻击力强,让保护谁保护谁,让咬谁咬谁,做猎犬轻轻松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