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天下,各国间都有一个普遍的共识。
那就是,两国交战,都不准派遣山上异士参与到斗争里。
哪怕是天师,也要遵守这样的规则。
所以,张道之不能直接干预这场战争的走向。
毕竟,说一千道一万,这都是山下世界的战争。
当然,这样的准则,对妖无效。
只要妖敢来犯,异士与朝廷之间,便会同仇敌忾。
如今。
张道之也只得在不干预这场战争的情况下,护住怀里的这个孩童,仅此而已。
他盘腿坐在街道市集商铺的屋檐下。
原本在此开设商铺的那些商人、居民,此刻都已火速离开此间。
或是干脆躲在家里不出来。
他们与前赴后继,赶到城头上的那些士卒,显得格格不入。
而张道之又与他们格格不入。
被他抱在怀里的孩子,如今看起来也就五六岁大小。
这么小的孩童,可能不知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但当他看到自己的祖父,一动不动时,内心也会触动,也会崩溃。
他祖父的尸体,已被张道之放到别处。
这孩子兴许是哭累了,又感觉到张道之的怀抱极其温暖,于是便呼呼大睡起来。
甚至,就连军队前进的步伐以及一些喊打喊杀声,都无法惊扰到这个孩子的熟睡。
或许,与张道之布下的一些小手段有关。
渐渐地。
城头那边,喊打喊杀声愈发响彻这片天地。
距离城头有二三百步距离的张道之都听到了。
可见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远超想象。
不过,张道之并未在乎这些。
眼下,他只想护好这个孩童,因为这是他答应别人的事情。
没过一会儿。
张道之注意到,不只是有将士前赴后继的奔向城关,亦有尸体被搬运下来。
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目睹古战场的血腥。
与热武器不同的是,冷兵器作战,往往更能激发出一个人的好战因素,激战起来,也更为热血。
他叹了口气。
因为这座天下的规则,他只能亲眼目睹从他眼里毅然走过的将士,最终又被人背下城头。
几百步的距离,对他这位天师来说,在视野上,几乎不受什么影响。
往来奔走的这些将士中,他印象最深的。
是一个年纪看起来仅有十七八岁的小将。
这名小将在挺进城头时,见到了张道之与他怀里的婴儿,还以为是什么乞丐在浪迹天涯。
毕竟,张道之为了不惹人注意,刻意将一身衣物打扮的过于简朴了些。
那小将抿了抿嘴,似是做出了一番思想斗争,最终从怀里掏出一张饼,分了一半给张道之,
“怎么乞讨讨到雁门了?没看到打起来了?还不走?”
闻言,张道之望着他递来的半张饼稍微愣神。
小将因要即刻赶到城头的原因,见他并未有所回应,并不敢耽搁,直接小跑着离去。
然而,不消片刻,却身中箭矢。
若非关键时刻,张道之以金光咒护住他的的心脉。
只怕那些箭矢,就要了那小将性命了。
半张饼是因,张道之护他性命是果。
他是个讲承负的人,一向如此。
只是,旁人的命运,他便不好过多干涉了。
又过一会儿。
或许是北元的第一波攻势已经结束。
打杀声逐渐微弱。
这时,通往雁门关城头的街道两旁商铺里,有人感到战事已停,便打开门窗。
正巧见到了盘腿坐在地面的张道之,下意识议论起来,
“这道人,哪里来的?”
“怀中还抱着一个孩童?”
“雁门恐起大战,这道人不怕死吗?还敢留在此地?”
“这世上,还真有不怕死的怪人?”
“...”
世代生活在雁门的这些人见惯了生死,但并不是不惧生死。
张道之耳聪目明,自是将他们的声音听进耳中,他并未理会。
只是在静静等待着岳山。
良久。
他身后的那间铺子,有个小厮开了门,探出脑袋,小心翼翼的对张道之开口道:
“道长,我们掌柜的心善,让您进来躲刀兵。”
生活在雁门关的百姓并不多,基本都是军户之后。
他们的祖上,都戍卫过这座城关,或是战死于此。
或是有亲朋此刻正矗立在那座城头之上。
朝廷这么做,一来,是让英烈之后能有个生计,二来,是让那些为朝廷血战守城的将士心无旁骛。
张道之婉拒了那小厮的好意。
他说过,要在这里等着岳山。
可是等了许久,直至等到日落西山,直至等到敌军又发起了第二轮攻势。
仍是不见岳山的到来。
就连他父亲的尸身,也被一些负责拖运尸体的将士发现并收敛,他们好警告张道之,
“雁门关大战期间,三百步内,除守城将士之外,不准任何人靠近,小道士,哪来的回哪去,想找死别死在俺们雁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