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一百二十岁高龄的悲尘大师并未急于回应张道之的问题。
而是走进洞内深处,动作缓慢地为张道之沏了壶茶。
见状。
张道之识趣不再继续追问。
如果对方想说的话,便不会去泡茶了。
毕竟,茶要慢饮,意思是事情要慢讲,莫心急。
趁着悲尘泡茶的功夫。
张道之开始打量起眼前这座达摩洞。
龙虎山也有一洞,名曰鬼谷洞,平日里,只有天师府的长者与他才能前去。
达摩洞内灵气异常充沛。
相较于这个,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刻画在墙壁上的少林七十二绝技。
张道之瞧了几眼,啧啧称奇道:
“少林的外家功夫当为天下之最。”
闻言。
盘腿坐在蒲团上,精心泡茶的悲尘忽而抬头看向他,笑呵呵道:
“这些外家法门还能入了天师的法眼?难得。”
张道之往深处走了两步,坐在他的身旁,刚欲开口回应时。
却见对面的墙壁上赫然刻画着‘易筋洗髓炼体经’,当即多瞄了几眼,颇有不解,
“这座山洞的崖壁上刻满了少林绝技,大师请我来此,就不怕我将这些绝技都学了去?”
悲尘仰头大笑,“天师的法已浑然一体,自成一家,无论炼体经亦或七十二绝技,对天师你都无太大用处。”
“当然,天师若是感兴趣,一并学了便是,只是,这些绝技都与我佛门经义息息相关。”
“正所谓欲用法先习道,道法二字,永远都是道在前,法在后,难道天师要弃道从佛?”
张道之抿了抿嘴,“得,晚辈还是说不过您老。”
悲尘再次放声大笑,“天师是个妙人,老衲初见天师的时候,天师请老衲吃烤肉,老衲不敢破戒。”
“天师却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仅此一句,天师的道,便在老衲之上。”
闻言,张道之汗颜,一时竟是脸红了起来,忍不住咳嗽两声,
“那个...以前的事,还望大师莫要提及了。”
如果他知道将来他会成为天师。
那么打死他都不会在小时候做出那么多丢人的事情。
如今那些事,一桩桩一件件,可都成了黑历史啊。
在两三年前,还未下龙虎山的时候,张道之心想,反正都有黑历史了,索性破罐子破摔。
但是,下山历经诸多事情的他,倒是愈发在乎起自己或是龙虎山的颜面了。
修行最难掌握的,其实不是某个高深的境界,更不是某些晦涩难懂的经义,而是心性。
其修为越到深处,心性便就越容易失控与发生变化。
没过一会儿。
当茶水泡好以后,悲尘先为张道之倒了一杯。
见他慢悠悠饮了一小口,便是笑着询问道:
“这茶有些年头了,是老茶,味道可还行?”
张道之细细品味一番,“陈香透骨,汤感绵绸如糯,喉间回甘隐韵,好茶。”
悲尘道:“正所谓饮老酒说旧事,但老衲不喜吃酒,便借着老茶谈一谈当年之事。”
张道之当即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
悲尘先是指了指他身后的一面墙壁,“天师瞧瞧那行字。”
他不说,张道之还真没注意到。
在他身后上方,果真有一行用剑刻画出的字样。
张道之详细观摩一番,一字一句的说了出来,
“髓经出少林,寒剑落昆仑。”
“这字迹娟秀如细柳扶风,透着温婉灵韵,是女子所写?”
悲尘点了点头,毫无隐瞒道:
“此字,乃是由当今昆仑剑宗宗主所写。”
......
三十年前。
那时的江砚雪,刚刚年满十八岁,还不是剑宗掌门。
青衣少女,仗剑走江湖。
那一年,悲尘闭关参悟佛法,希望可以突破自身境界桎梏,能在长生路上走得更远一些。
他的弟子‘玄通’是一名武痴,被世人誉为少林百年难得一见的练武奇才。
十四岁那年,就将少林七十二绝技融会贯通,并且成功凝聚顶上三花,达到花开见佛的境界。
其后更是习得无上法门——易筋洗髓炼体经。
就在悲尘闭关期间,玄通下山游历,结识了江砚雪。
二人的相识很突然,很偶然,也很顺其自然。
他降妖,她撞见,仅此而已。
后来,她前往江南。
他闲来无事,也去往江南一带游历。
那时,正值梅雨季节。
湘江的雾,凝重地附着在江砚雪的青衫之上。
她稳立于竹筏中央,执剑而立,剑穗上的水珠缓缓滑落,发带在风中翻飞,仿佛将漫天流萤束缚于发间。
岸边一棵长松旁,玄通紧握着一片崭新的竹叶,指尖仔细摩挲着叶脉的纹路,仿佛在沉思着什么
他想在这片竹叶上,用他精湛到极致细微的手艺,刻画一只蝴蝶送给她。
他希望,这片带有春意的竹叶,可以洗去她那剑身上的些许杀伐气。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