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萧云骧与比斯麦在水榭中谈妥之后,便一同回到衙署会议厅,将正在进行的磋商暂告一段落。

普方代表返回驿馆整合意见,萧云骧则把谈话内容,通报给曾水源与李竹青。

夜里,下了一整天的大雪终于停了。

第二日上午,双方继续在衙署会议厅,展开磋商。

这一回,彼此不再像之前那般小心翼翼,而是拟定了一份涵盖军事、经济、工业、技术、教育等多方面,深度合作的大协议。

总体原则是普国出技术、出人才,夏府出资金、出土地、出人力。

双方共同成立多家联合公司,按约定比例分担风险、分享利润。

至于那些不能立即盈利的公共项目,如教育、医疗等,夏府则以技术买断、聘请普方专业人员,并支付薪酬的方式推进合作。

普方亦不再限制本国人才赴夏,凡自愿者,一律放行。

同时,双方——主要是普方——取消对夏府留学人员名额、专业和学校的限制,全面放开。

此外,还有一项秘密条款:

双方均有义务,及时通报高卢、罗刹、不列滇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动向;

双方军事技术与人才交流,不再设限,实行深度互通。

除这一隐藏条款外,协议表面上,只是一份以技术经济合作为主,不涉及军事内容的商务合同

更谈不上同盟合约了。

这既是由于双方当前在国际形式中,仍处弱势,不宜过早刺激对手;

也因双方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仍是壮大自身、完成内部整合与统一,尚未到与列强公开对抗之时。

经过三天详细磋商,双方正式签署协议。

12月8日,比斯麦与经济顾问梅维森先行返回普国,

向国王及内阁汇报协议内容,准备落实执行。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由顾闻舟带队、夏府精选的新一批赴普留学生。

而负责军事考察的罗恩,则带了两名助手,依照协议深入夏军军校、参谋部乃至一线作战部队,展开系统考察。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话说赖汶光于11月11日参加大会后,便与同来参会的夏府陕甘总督丁保桢、西军第三军军长李绣成、骑兵师师长多龙阿一道,返回西北。

一行人晓行夜宿,经随州,过襄阳,计划取道商洛古道,赶回长安。

然而11月18日抵达襄阳时,众人刚在驿馆落脚,就收到萧云骧,从江城派信使送来的紧急命令。

原来,夏府甘省巡抚马瑞庭前往兴庆府金鸡堡,与哲赫忍耶派J主马化隆谈判时,竟被对方扣押。

留守的第三军军师梁启贤,立即发快马向江城汇报,却与北上的赖汶光一行人错过。

萧云骧接到消息,马上派出探马追赶,终于在襄阳赶上众人。

萧云骧命令赖汶光,以枢务堂大臣兼总参谋长的身份,暂摄陕甘两省军政。

首要之务是救出马瑞庭,对阻挠新政的邪J势力,予以坚决打击,同时扶持愿意配合的流派。

又命丁保桢在陕甘两地加快推行新政,与那些形同独立封建领主的J主,争夺民心。

众人阅毕情报与命令时,已是傍晚。

赖汶光当即向驿馆老板,租用了一间僻静宽敞的房间,用以议事。

这间位于樊城驿馆的议事房颇为宽敞,北墙开着一扇支摘窗,窗外暮色渐沉。

房内地面铺着半旧的青砖,正中摆着一张榉木八仙桌,桌面的桐油早已斑驳。

四周散放着几张靠背椅和两条长凳,墙角立着一具黑漆衣架,旁边是个小小的炭盆,

盆中炭火微微,驱散着冬日的寒意。

墙壁有些泛黄,挂着一幅笔墨已显黯淡的山水画。

两盏油灯放在桌角,灯芯挑得明亮,将几个人的影子投在墙上,随火光轻轻晃动。

门口站着两名卫兵,身影笔挺,执行警戒。

“唉,子安对那个马化隆,就是心存幻想,总想去说服这顽固分子。”

穿着西军制式棉衣的丁保桢,有些气急败坏,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我早就跟他说过不必如此,他却说,为了避免兵戎相见,少死一些人,冒点险值得。”

赖汶光伸手示意,劝慰道:

“丁总督,不要急。你把陕甘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所谓J主的情形,仔细跟我说说。”

丁保桢这才坐下,将陕甘局势缓缓道来。

原来,自去年冬季第三军攻克关中,又经春季扫荡,

陕甘两省的清妖已基本肃清,随即开始推行夏府新政。

当下陕甘之地,辉J有老J、苏非派、汉学派等七八种流派。

有些崇尚出家清修,如苏非出家派;有的融合儒家伦理,如汉学派;有的则组织松散,各寺互不隶属,如老J。

但其中也不乏极为激进的流派,尤以兴庆府马化隆为代表的,苏非哲赫忍耶派为甚。

此派倡导‘为J舍身’,强调统一行动,权力高度集中,对信众控制极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