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若他按兵不动呢?”李仲庸问道。

“若他不动,便全力攻破郑南,郑南破后,我军可直取巴镇,他再无翻盘之机。”诸葛长明自信满满,“动也败,不动亦败。”

孙景曜啧啧称奇:“这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

诸葛长明眼神微寒,望着沙盘之上那座小小郑南城,道:“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然若屈不了,就要战而屠之。”

帐中三人齐齐起身,肃然拱手:“愿随诸葛先生,鏖战一场!”

帐外风起,旌旗猎猎,夜色渐沉,星光斑斓如碎玉倾洒。灯火通明间,三万铁骑正静候命令,一场波澜壮阔的攻城大战,即将悄然揭幕。

翌日拂晓,旭日初升之际,诸葛长明便开始按照昨夜军议中的部署命三将发起进攻。

战鼓雷鸣,尘土飞扬。

然而,战局却并未如三将所愿那般迅速打开。

守城之卫钟,素有“铜墙铁壁”之称,果非虚名。其所率三千丰戍营将士皆为悍勇之辈,擅长固守、精通布防。他早早便将郑南外围数十里地段严密布防,设下三重拒马,五道陷马坑,弩楼高筑,烽火相连,配合李丁手下玄武营善于近战拦截的兵种,将赵玄清的骑兵攻势生生挡下。

赵玄清初战气势如虹,自信满满,率骑兵绕至山道,正欲施展奔袭之术,未曾想陷马坑密布,前军三百骑一头撞进陷阱泥沼,后军措手不及,纷纷避让,阵型顿时大乱。

赵玄清怒吼连连,抽刀亲自上前指挥调度,方才稳住阵脚,可三次尝试绕袭均告失败,终被迫止步于山林之前,无法前进分毫。

与此同时,李仲庸的中军自正面推进,却也吃尽苦头。他本以为对手不过是仓促防守,不足为惧,谁知李丁将玄武营布置得犹如铜墙铁壁。玄武营擅长盾墙对冲与阵地守战,每当谢家军攻至近前,盾墙一立、长戟一出,便如海啸撞山,激烈反震。谢家军攻势一次次如潮退去,换来的是己方尸横遍地,鲜血涂地。

李仲庸皱眉不止,眼中虽仍有战意,却不免生出几分踌躇。他心中暗忖:难不成这卫钟,真是传说中那般难啃?若此战久攻不下,岂不陷我军于疲敝之境?也不知道为何被武阳降服?!

而孙景曜所部本拟从南侧林间突袭,焚烧粮仓,破敌根基。然玄机营早已侦知其踪,暗中设伏。孙景曜初入林中,便被飞箭迎头痛击。虽未致命,却也乱了阵脚,久战不得寸进,只得遣斥候探路,再做图谋。

三将连日攻势如浪潮翻涌,然皆撞上磐石。

城中,李丁站在北城楼之上,望着城外连日烟尘滚滚、喊杀震天,不禁咂舌:“这一战,只怕是我所历最难的一战。”

身边传令兵小声问道:“将军……是否需援兵?”

李丁一摆手,眼神坚毅:“不必,如今我才知道,卫钟为何能守得住西州。当时我认为卫钟名号是吹嘘出来的,,可如今看来,是我鼠目寸光了。”

他望向南城方向,卫钟亲自率军布防之处,旗帜飘扬,兵将如林,调度井然。

“此人不动如山,调兵遣将如行云流水,真正的防守大将之材。”李丁低声喃喃,眼中多了几分敬佩。

此时营中,卫钟坐于营帐地图之前,几名军司轮番禀报战况。他听罢略一颔首,道:“诸葛长明用的是‘三面合围、一击穿心’之策,三将皆是猛将,必图速战速决,但我偏要拖他数日,等他兵疲将惫、粮尽气竭。”

他转头望向李丁的方向,低声道:“城内有李丁之盾,城外有我之拒马,他若敢再来,便让他有来无回。”

一声令下,士卒奔走如流,箭塔更迭、壕沟修筑、弓弩新张,夜火通明,严防死守。

几日攻战,谢家军死伤者众,尤其赵玄清所部骑兵死伤近一千,李仲庸虽稳步推进,却寸土难得,已觉疲态。

大帐中,诸葛长明面色沉稳,听闻战报,不语良久。

“诸葛先生。”李仲庸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若敌人真似此等顽强,我等是否需暂缓攻势?养精蓄锐,再做打算。”

诸葛长明缓缓抬头,目光如电,望着地图上那座固若金汤的郑南城,低声道:“正合我意。此战未为败,亦未为胜,真正的破局之法,还在后手。”

言罢,他目光落在一处不起眼的山岭上,指尖轻点,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且让他卫钟,再多得意两日,接下来就等着大鱼上钩了。”

画面一转——

黄沙飞扬,天边残阳如血。

一道道马蹄印在荒野间疾速延展,宛若铁流翻滚。武阳一身轻甲,披风在身后猎猎作响,策马奔行在前方。他身旁,赵甲紧随左右,两人骑着骏马,率领赤虎营将士如同一道赤色长龙,呼啸着向郑南战场疾驰而去。

“驾!”武阳一声高喝,马鞭如影,落在战马侧腹上,座下赤风嘶鸣一声,速度更快了几分。身后赤虎营将士个个神色凝重,手持长枪、战刃,眼中尽是肃杀之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