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 > 第129章 巴镇会战(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玄清轻抚长须,朗声道:“诸葛先生此计,调兵遣将有张有弛,诱敌深入又三军联动,堪称妙算。”

李仲庸与孙景曜也纷纷点头称赞,李仲庸笑道:“巴镇若拿下,靖乱军就会彻底溃散了!武阳这个叛贼终将一败涂地,让他后悔背叛大帅!”

孙景曜大笑:“那武阳定然中计!我定让他愤怒攻营,到时……嘿嘿。”

诸葛长明收笔,轻轻拂平地图上的皱折,道:“武阳虽年轻,却非庸才,务必快准狠,一击定音。若能活捉武阳,我谢家军之势,将横扫整个刘蜀。”

众将闻言,热血沸腾,各自领命而去。

诸葛长明等到诸将离去后,立即吩咐手下一名心腹:“去把张威的人头秘密处理了!”那人应声而去。

武阳派人扔在郑南城墙下的张威人头,被诸葛长明秘密派人处理,没有被赵玄清等人知道。因为诸葛长明知道这是武阳的计谋,此刻的诸葛长明眼神中精光闪烁,杀意弥漫了整个大帐,武阳此子必须死,不然谢家军未来注定会毁在其手上!

巴镇,绿意盎然,城墙之上旌旗猎猎,地势险峻,三面皆山,仅西门可通旷野,易守难攻,堪称屏障之地。此刻,巴镇城下尘土飞扬,谢家军的旗帜遮天蔽日,孙景曜率八千精锐自郑南疾行两日,终于抵达巴镇。

孙景曜,一袭铁甲,寒光凛冽,宛若一尊从铁火中走出的战神。他眉宇锋锐,如削铁刀锋,唇角噙着一抹森然冷意。此次领兵南下,非为一战而决胜负,而是肩负着更为微妙的使命——探其虚实,扰其心志。此计非出自他之手,而是军师诸葛长明所授。

“武阳之勇,已非泛泛之辈,但其心未必沉稳,其将卫钟,更是降将。若能激之使动,兵败事小,心乱则局破。”临行前,诸葛长明在帐中言辞谨慎,一番话语字字如钉,深植孙景曜心中。

于是,当谢家军八千人马浩荡南行,旌旗遮天蔽日,尘烟滚滚扑面之际,孙景曜的脸上始终未现出分毫轻狂之色。他知道,此行并非单纯战事,更是博弈。他要的,不是一场胜仗,而是一场心理战——让那个曾自坠龙谷走出的少年将军,在愤怒与不安中自毁其局。

抵达巴镇时,天色方午。那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地势不高,却据险为固,易守难攻。孙景曜未动兵锋,先令大军驻于西门外两里之地,扎营稳固,前军列阵,后营安帐,旌旗森然,一派肃杀。

巴镇城头遥望,只见营盘如林、铠甲如雪,军容整肃,兵气如龙,不禁心中一沉。

翌日清晨,天光未明,晨雾犹在,孙景曜已披挂整齐,跃马而出。他率领一队轻骑驰至城下,鼓角齐鸣,犹如万马齐嘶,声震巴镇之西门。阳光破雾而出,将他铁甲映得闪耀如金,威仪赫赫。

“武阳小儿,可敢出阵一战!”孙景曜挺身于马前,声如金石,滚滚回荡在城下旷野之间,惊起林间飞鸟无数。

然而,回应他的并非号角战鼓,而是一面迎风高悬的白布旗帜。其上大字二字赫然入目——“免战”。

旗帜随风猎猎作响,仿佛一记无形的耳光,重重抽在孙景曜的脸上。他眉头一蹙,眸中怒意如炽。勒马而立,扭头望向身旁将士,怒道:“免战?我谢家军驰骋而来,竟换来如此怯懦回音?”

副将秦烈亦面色冷沉,压低声音道:“将军莫恼,此乃怯战之相。此城虽固,然我军兵锋正盛,何不日夜鼓噪,扰其军心,使之坐卧难安?”

孙景曜冷哼一声,手指不自觉在马鞭上敲击,思绪早已回到出征之夜。诸葛长明那番话仍在耳畔回荡:“武阳聪敏,久战之后更趋谨慎。若城守不出,便以言语攻之,扰其将心。你只需稳扎不战,他自乱阵脚。”

孙景曜眼中精光一闪,道:“很好,那便依军师之策行事。”

第三日起,孙景曜命人在城外搭起高台,选出军中数十名口齿犀利、言辞泼辣之人,于日间轮番登台叫骂。那高台矗立于东门外,鼓角为号,一人开嗓,数里之内皆闻其声。

“武阳小儿,乳臭未干,敢称将帅?”

“你不过一县令之子,坠龙谷中侥幸逃生,便自以为是龙凤之才?”

“昔日之败,只因张威骄纵,今日谢家军,与你再比试便知天高地厚!”

“你那卫钟降将,昔日投诚潘峰,如今又效忠于你,恐怕日后还得背叛你!”

但奇怪的是,无论骂得如何难听,如何恶毒,城墙之上始终无人回应。守军各持兵刃静静巡逻,井然不乱。那“免战”大旗,日日更换,从不落地,仿佛在冷眼旁观谢军的一切伎俩。

巴镇议事大厅之中,武阳披轻甲而坐,身后卫钟、谢戊、李丁、钱勇等人皆立两侧,厅中氛围沉稳凝重。窗外骂声犹在,仿若远雷滚动,直入人耳。

“主公,谢军如此叫战,是否要我等出城应战?”钱勇一向冲动,此刻握拳怒视外头。

“莫急。”武阳语气平缓,目光如水,落于眼前舆图之上,“你们可曾听出其中蹊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