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 > 第144章 一出好戏(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日清晨,天色方亮,山风凛冽,吹动着天狼山林海间的雾霭,薄薄一层似烟似纱,缭绕山巅,笼罩山腰,整座山如沉睡的巨兽,静谧而神秘。山鸟偶尔振翅而鸣,惊起阵阵松涛涌动,伴随着谷风呜咽,仿佛在诉说即将来临的风暴。

天狼山脚,一支兵马缓缓列阵整装,正是昨日谢家军麾下的牙门三将:赵玄清、孙景曜、李仲庸。此刻三人已然换下了谢家军银底红纹的战袍,身披靖乱军黑底金纹之甲,旗帜随风猎猎作响,金黑相间间映着初升日光,肃穆森然,气势一新。

三将默然无语,心情复杂,却又带着隐隐的振奋,谢家军诸将早被压得透不过气,如今投归靖乱军,虽前途未卜,但诸葛长明信诺以诚,武阳更是胸怀远略,仿佛黑夜长路终见曙光。

诸葛长明立于山巅,看着三将整队领兵,声如洪钟:“三位将军,天狼山深处险阻丛生,古道崎岖,敌军难入,此乃天赐之地,倘能固守,便可再起。尔等谨记,不可懈怠!”

“谨遵军令!”三人齐声,拱手而拜,铠甲哗然作响,显出肃然之意。

诸葛长明点头,眼中露出一丝期待。赵玄清等人率领麾下残兵数千,步履沉稳、刀枪整肃,向天狼山深处行去。其势沉静如渊,锋芒内敛,却隐隐透出一股誓死不屈之意,似沉沙待涌,蛰龙欲飞。

三人领军走到山口,齐齐回首,目光沉沉,朝诸葛长明深深一揖,随即毅然转身,消失在雾色氤氲的山道之中。山林吞没了他们的身影,只留旌旗残影随风飘舞。

诸葛长明站在坡顶目送良久,叹息一声,正待回身,却见身旁一人飒然而立,笑意淡然,不是武阳又是谁?

“诸葛先生果然胆识过人,能信人而托重兵。”武阳轻声道,语气中有赞许之意。

诸葛长明微微一笑,抚须苦笑:“事到如今,何敢不信?赵玄清等三人虽曾为谢家军爪牙,然心志未死,非甘为苟全之辈。若非谢必安逼人太甚,今日又怎至于此?”

“信得过他们,正好。”武阳抬手一指,“先生随我来,今朝且看一出好戏。”

诸葛长明愕然,心生疑惑,忙随武阳登上一处更高山坡。两人立足峰巅,极目远眺,前方山谷渐显真容,只见远处官道尘土飞扬,烟尘滚滚如浪,似有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那是……”诸葛长明心中一动,眯眼细看。

尘烟之中旌旗招展,刀枪如林,铁骑铺地,鼓声沉沉如雷。旗帜上赫然是熟悉的红底银纹“谢”字大旗。

“谢家军!”诸葛长明心中沉沉如铁,长叹一声:“谢必安终是不死心,还是追来了……”

武阳闻言,摇头轻笑,眼中精光闪烁:“谢必安?他怕是今日还未明白,自己将坠何局。”

诸葛长明惊疑交加,侧目道:“主公何意?莫非另有计较?”

武阳神秘一笑,并不言明,只看着远处谢家军缓缓停下,正在谷口扎营安歇。铁甲军士解甲卸鞍,或安营扎寨,或煮食喂马,阵形松懈,毫无警觉之意。

“好戏在后头。”武阳转身对身后天武骑统领吴靖道:“挑十名精锐,护诸葛先生,随我入敌营看戏。”

吴靖应声,立刻挑选十名天武骑,俱是身高体壮、目光炯炯之士,银鳞甲衣,黑披风猎猎生风,腰佩长剑,鞍马皆俊良健硕。

诸葛长明闻言,面色微变:“主公竟要亲入敌营?岂非太过凶险?”

武阳淡然笑道:“谢必安此刻军心未定,以为大局在握,岂料我们暗渡陈仓,今日正是探虚实之良机。更何况……吾军中已有谢家故将归顺,料无风险。”

“归顺之将?”诸葛长明眼神一凝,满腹疑问,却知此时问之无益,唯有点头:“既如此,愿随主公一观。”

于是武阳拍马当先,带着诸葛长明与十名天武骑,缓缓下坡,循着山道直向谢家军营地而去。

山道曲折而幽,翠林浓密,藤萝垂挂,偶尔有鹿影闪过。风吹草动,露珠滚落,晶莹如泪。马蹄踏过湿软泥土,发出低沉闷响,金属铠甲撞击声、缰绳摩挲声清晰可闻,仿佛战前的低语。

诸葛长明坐在马上,心中暗暗警觉,目光不时扫视林中。十名天武骑分列左右,目光如鹰,警惕四周。武阳策马在前,银鳞枪斜指鞍旁,锋芒毕露,神色自若,仿佛身临故地,无丝毫惧色。

行至半途,山谷豁然开阔,只见前方谢家军大营已现。车帐林立,旌旗招展,数千精锐正在谷口扎寨。巡逻骑士缓缓穿行,寒光闪烁,杀气隐隐。

烈日偏西,阳光穿透层云,洒落在谢家军大营之间。营盘之外,旌旗翻卷,兵甲森然,万马齐喑,只待将令。唐承安身披重甲,手执长剑,巡视完大营后,命令亲兵传令全军将士就地安营,扎下大帐,整顿军械,修整军马,不得妄动。

命令传下,营中将士各自散开,有的扶刀卸甲,有的清洗兵刃,也有操练弓弩之声隐隐传来。唐承安缓步走回中军大帐,吩咐亲兵去通知大统领以上诸将,半个时辰后务必齐聚帅帐,召开紧急军议,不得迟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