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 > 第159章 诸葛长明献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武阳拄着点钢枪,站在刚刚夺回的、布满刀痕箭孔和凝固血块的南门城楼上,肋下的伤口因剧烈的战斗而再次崩裂,鲜血染红了半边甲胄。他脸色苍白如纸,身体微微摇晃,全靠意志支撑。但他那双眼睛,却如同被夕阳点燃的星辰,明亮而坚定地望向城外那片尸横遍野、硝烟未散的战场,望向远处靖乱军主力正在肃清残敌、重新构筑防线的身影。

诸葛长明在赵玄清等人的护卫下,缓缓策马登上城楼。他羽扇依旧,但衣袍下摆沾染了尘土和几点暗红的血渍。他来到武阳身边,看着这位年轻统帅染血的背影和苍白的侧脸,眼中再无半分审视与疑虑,只剩下深深的敬佩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惜。

他对着武阳,郑重地抱拳躬身,声音清朗而充满力量:“主公,诸葛长明,率牙门三将及援军两万,前来复命!幸不辱命,郑南已复!潘贼败退二十里外!”

武阳缓缓转过身,看着眼前这位最终选择在绝境中信任他、驰援他的谋士,看着他那双此刻充满了真诚与臣服的眼睛。一股暖流夹杂着劫后余生的疲惫,瞬间涌遍全身。他苍白的脸上艰难地扯出一个染血的笑容,同样郑重地抱拳回礼,声音虽虚弱,却字字清晰:

“先生……终是来了。此战……辛苦先生与诸位将士!武阳……代郑南满城生灵,谢过先生!” 他没有说“谢救命之恩”,而是“代满城生灵”,其心昭昭。

诸葛长明心中激荡,深深一揖:“此乃长明本分!亦是靖乱军本分!主公仁义,感召天地,长明……心悦诚服!”

武阳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城外那片血色战场,眼神变得凝重:“潘峰……绝不会善罢甘休。谢允恭虽退,必卷土重来。郑南,仍是大潘眼中之钉。”

“主公所言极是。” 诸葛长明上前一步,羽扇指向城外正在安营扎寨的靖乱军主力,以及远处潘军败退的方向,目光锐利如电,“当务之急,是立刻整军!加固城防!救治伤员!收拢溃兵!安抚百姓!同时派出斥候,严密监视谢允恭动向!潘峰主力尚在巴镇、西州,其后续反应,亦需密切留意!此战虽胜,然恶战……恐才刚刚开始!”

“好!” 武阳深吸一口气,强打精神,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传令各部:严林、赵甲,负责肃清城内残敌,救治伤员,安顿百姓!赵玄清、李仲庸、孙景曜,率本部兵马,依托城外有利地形,立刻构筑外围防线!深挖壕沟,广设鹿砦拒马!诸葛先生,统筹全局,调配粮草军械,整编各部,安抚军心民心!各部务必在天亮之前,完成初步布防!”

一道道命令迅速下达。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中,劫后余生的郑南城并未沉寂,反而进入了另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忙碌。士兵们忍着伤痛和疲惫,默默地收殓着同袍和敌人的尸体,修补着残破的城墙和城门,在城外挖掘着新的防御工事。幸存的百姓含着眼泪,自发地帮助士兵们搬运物资,照顾伤员,清理街道上的血污和废墟。

武阳站在城头,看着城内城外忙碌的景象,看着那些在废墟中相互搀扶、眼神中重新燃起一丝生机的百姓,看着城墙上那面虽残破却依旧倔强飘扬的“武”字大旗。晚风吹拂着他染血的脸颊,带来一丝凉意,也吹散了浓重的血腥。

他按了按肋下依旧疼痛的伤口,目光投向西南方——潘峰盘踞的西州方向。眼神深处,是经历血火淬炼后更加坚定的光芒,以及一丝对即将到来风暴的凝重。

郑南守住了,但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靖乱军的旗帜,将在这座血染的孤城上,迎接更加猛烈的冲击。

郑南城的硝烟尚未散尽,空气中弥漫着焦糊与血腥混合的刺鼻气味。残破的城墙在夕阳余晖下如同巨兽嶙峋的骨架,士兵们正用浸透血水的麻袋、断裂的梁木,争分夺秒地填补着巨大的豁口。城外,新的壕沟正在深挖,尖利的拒马鹿砦被奋力钉入泥土,构筑着脆弱的生命线。城内,幸存的百姓在士兵的帮助下,默默清理着瓦砾堆中亲人的遗骸,压抑的哭泣声和伤兵营里断续的呻吟,交织成这座孤城劫后余生的悲怆乐章。

郑南之前谢必安的帅帐,临时充作中军大帐。粗大的牛油蜡烛噼啪燃烧,将帐内映照得亮如白昼,却也驱不散那份沉重如铅的肃杀之气。巨大的羊皮地图铺展在中央长案上,山川河流、城池关隘被烛光勾勒得清晰分明,郑南、巴镇、西州、天狼山如同几枚被命运拨弄的棋子,散落其上。

武阳端坐主位,玄色战袍虽经清洗,依旧残留着洗不净的暗红血渍。他脸色依旧苍白,肋下的箭伤被仔细包扎过,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细微的牵扯痛,但那双深邃的眼眸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锐利明亮,如同淬火的寒星,扫视着帐内诸将。

诸葛长明、严林、赵甲、赵玄清、李仲庸、孙景曜,靖乱军如今的核心文武,分列左右。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大战后的疲惫,甲胄上布满刀痕和干涸的血污,眼神却同样燃烧着劫后余生的坚定与对未来的凝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