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就依先生之计!” 武阳再无半分犹豫,当即唤来传令官,口述军令,言辞凿凿,命其以八百里加急,飞驰天狼山!命令卫钟派钱勇、钱乙率六千精兵,即刻出发,驰援古涪,并严令其抵达后第一时间传回详尽军报!

看着传令官飞奔而去的背影,武阳心中一块巨石稍落。他再次看向诸葛长明,眼神中充满了倚重:“先生,稳固根本,除增兵古涪外,还有何良策?”

诸葛长明羽扇轻摇,目光从地图移向窗外巴镇略显萧条的街景,语气变得深沉而温和:“主公,战阵杀伐,可夺城池;然欲定天下,必先得民心!郑南、巴镇,乃至日后光复之土,久经战乱,民生凋敝,百姓如惊弓之鸟,困顿不堪。刘蜀内乱,潘峰暴虐,横征暴敛,视民如草芥。此,正是主公彰显仁德,收拢人心之机!”

他转向武阳,声音恳切:“请主公即刻颁下安民告示:其一,两城百姓,免除本年度及来年一半税赋!其二,开仓放粮,赈济城中鳏寡孤独及因战乱流离失所者!其三,严令全军,秋毫无犯!凡有扰民、抢掠、奸淫者,无论军阶,立斩不赦!其四,主公当轻车简从,亲赴街巷市井,探问民瘼,体察疾苦,与民同甘共苦!唯有让百姓喘过气来,看到活下去的希望,感受到主公的仁德与靖乱军的不同,人心才能真正归附!此乃固本培元,铸就王霸之基的根本所在!”

诸葛长明的话,如同暮鼓晨钟,敲在武阳心头。他想起郑南城下百姓绝望的眼神,想起巴镇街头残破的屋舍和面黄肌瘦的孩童……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悲悯之情油然而生。

“先生所言,字字珠玑!武阳受教!” 武阳霍然起身,神色庄重,“传令:即刻起草安民告示!按军师所言,减免赋税,开仓赈济!严明军纪!凡违令扰民者,杀无赦!严林、孙景曜,你二人亲自带兵巡查,确保政令通达,执行无碍!”

“末将遵命!” 严林、孙景曜肃然领命。

“还有,” 武阳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自己身上,“自明日起,我每日抽出两个时辰,布衣简行,只带亲随数人,走访郑南、巴镇街巷,入民宅,询疾苦,听民声!”

接下来的日子,巴镇与郑南,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土地,开始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一张张墨迹未干、盖着靖乱军大印的安民告示贴满了城门口、集市口、残破的坊墙。当“免赋税”、“开仓赈济”、“扰民者斩”这些字眼被识字的人大声念出时,围观的百姓先是死寂般的沉默,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带着哽咽的欢呼!许多人跪倒在地,对着告示的方向叩头,泪流满面。长久以来被盘剥、被践踏、朝不保夕的绝望,在这一刻终于看到了曙光!

城中的几处官仓被打开,不再是潘峰军队凶神恶煞地抢粮,而是靖乱军的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有序地架起大锅,熬煮着浓稠的米粥。白茫茫的热气蒸腾而起,带着久违的粮食香气。衣衫褴褛的妇孺、佝偻着背的老人、面黄肌瘦的汉子,排着长长的队伍,眼中不再是麻木和恐惧,而是带着小心翼翼的期盼和一丝难以置信的感激,等待着那一碗能救命的粥食。士兵们维持着秩序,偶尔看到抱着婴儿的妇人或行动不便的老人,还会主动上前帮忙,引来一片低低的道谢声。

武阳的身影,也频繁地出现在两城的街巷之间。他脱下威严的铠甲,换上了普通的青布衣衫,只带着几名同样便装的亲随。他走进被战火摧毁了一半的民居,蹲在低矮的灶台边,听白发老妪哭诉儿子被潘军抓了壮丁,生死不明;他站在焦黑的断墙下,询问失去家园的百姓有何急需;他踏入冷冷清清的集市,与惊魂未定的商贩交谈,了解物价和行商困难,承诺减免市税,鼓励复市;他甚至卷起袖子,和士兵们一起,帮着几户孤寡老人清理废墟,搬运梁木……

“武阳将军……真的是武阳将军!”

“武阳将军来看我们了!”

“青天大老爷啊!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两城。百姓们从最初的惊疑、畏惧,到试探性地靠近,再到发自内心的激动和亲近。他们看到这位传说中勇猛无敌的统帅,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只有温和的询问和真诚的帮助。当武阳亲手将一碗热粥递给一个饿得直哭的孩童时,孩子的母亲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当他在集市宣布减免商税时,商贩们激动地高呼“靖乱军万岁!”

“听说了吗?武阳将军为了救咱们郑南百姓,自己带着伤,只带了一万人就冲进谢允恭几万大军里了!”

“可不是!巴镇那个杀千刀的高之玄,就是被武阳将军的将军们砍了脑袋!”

“武阳将军仁义啊!免了咱们的税,还开仓放粮!潘峰那狗贼在的时候,恨不得把咱们骨头里的油都榨干!”

“靖乱军……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啊!”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百姓们交口相传。武阳在郑南城下浴血奋战、救援百姓的事迹被不断传颂、放大,与他在巴镇、郑南的仁政举措相互印证。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归属感,甚至崇拜感,如同春日的野草,在饱经蹂躏的土地上顽强地滋生、蔓延。

民心,这看不见摸不着,却足以决定天下归属的力量,正在诸葛长明的谋略指引和武阳的躬身践行下,如同百川归海,悄然汇聚向靖乱军的旗帜之下。巴镇的棋局上,一枚名为“民心所向”的重子,已然落下。而遥远的古涪郡方向,天狼山派出的六千援兵,正披星戴月,朝着那北境的前哨,疾驰而去。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来自古涪的军报,以及那即将席卷而来的、更加凶险的北境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