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朝会在程式化的山呼万岁后结束。新王刘煜在谢飞的示意和侍从的簇拥下,带着一脸茫然与疲惫,匆匆退入后宫。百官也如潮水般退去,许多人脸上带着复杂的神色,匆匆交换着眼神,低声议论着。

武阳与诸葛长明站起身。谢飞满面春风地走了过来,仿佛之前的一切隔阂都未曾发生。“武将军!诸葛军师!”他热情地拱手,“新王初立,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将军劳苦功高,国之柱石!日后还需将军鼎力相助,共扶社稷啊!”

武阳抱拳还礼,脸上依旧平静无波:“丞相言重了。为国效力,分内之事。”他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

诸葛长明也微微躬身:“丞相运筹帷幄,安定乾坤,功在社稷。长明佩服。”

谢飞呵呵一笑,似乎对两人的态度颇为满意:“好!好!今日辛苦二位了。宫外已为将军备好车马,请!”

武阳不再多言,与诸葛长明并肩,在谢飞亲信官员的“护送”下,沉默地走出承天殿那宏伟却压抑的大门。殿外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深秋特有的萧瑟。

宫门外,那名禁卫统领早已捧着武阳的银鳞枪等候。他恭敬地将长枪递还:“武将军,您的枪。”

武阳伸手接过。冰冷的枪身入手,熟悉的重量和触感传来。他指腹缓缓抚过枪杆上细微的划痕和暗沉的血迹,动作很慢。然后,他握紧枪杆,大步走向等候在宫门外的马车,再未回头看一眼身后那金碧辉煌的囚笼。

马车缓缓驶离王宫区域。车内,一片沉默。诸葛长明看着武阳。武阳只是闭着眼,背靠着车厢壁,手中紧紧握着那杆银鳞枪,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脸上的平静终于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和难以言喻的复杂。

两日后,承天殿再启。金砖映着稀薄的晨光,文武百官山呼万岁,声浪在空旷殿宇回荡。少年刘煜端坐王位,宽大的袍袖下指尖微颤。

“诸卿劳苦功高。”刘煜声音尚显稚嫩,却竭力沉稳。封赏如流水颁下。谢飞仍为丞相,总摄雒城军政,百官调度皆出其手。权柄之重,已近摄政。

“武阳将军听封!”刘煜目光转向殿下玄甲身影,“晋柱国上将军,赐万金,驻军古涪郡,屏障北疆,御玄秦之患!”旨意清晰,将武阳与他的根基——靖乱军主力,远远调离王都。

诸葛长明获封上卿。满殿谢恩之声,人人脸上堆着笑,笑意却未达眼底。

朝会散去,内侍传召。偏殿暖阁,仅余谢飞、武阳、诸葛长明三人。刘煜赐座,亲自奉茶,姿态谦和。

“国事艰难,百废待兴。”刘煜放下茶盏,目光恳切望向诸葛长明,“先生大才,长于治世安民。孤欲请先生总揽刘蜀民生恢复之责,不知先生……”他语带询问,眼神却不容拒绝。

武阳心头猛地一沉!这是要釜底抽薪!他眼角余光扫向谢飞,捕捉到对方脸上一闪而逝的错愕——此事,竟非谢飞之意!这少年新王,自有主张。

诸葛长明须眉微动,瞬息已明局势。他离座,躬身至地,声音无波无澜:“老朽朽躯,蒙大王不弃,敢不尽心竭力,以报王恩?”姿态恭顺,无可挑剔。

“先生快快请起!”刘煜面露“大喜”,疾步上前亲自搀扶,手指微微发抖。

转向谢飞,刘煜神色愈发“诚恳”:“丞相乃国之柱石,孤年幼,日后朝政,全赖丞相操持!孤深信,丞相必成一代贤相,名垂青史!”一番话情真意切。

谢飞离座深深拜倒,声音竟带哽咽:“老臣……肝脑涂地,难报大王信重之恩!”老泪纵横,似被少年天子的“赤诚”所感。

最后,刘煜目光落在武阳身上,清澈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柱国将军。国贼已除,四海渐安。这靖乱军……”他语意未尽。

武阳起身,未等刘煜说完,已从怀中取出一枚沉甸甸的虎符。符上玄鸟纹路冰冷,浸染着无数血火。他双手奉上,声音沉静如铁:“天下已定,兵权当归于王。此靖乱军兵符,请大王收回。”

刘煜眼中亮光一闪,亲自接过,指尖触到铜符的冰凉。“将军忠义,孤铭记!”他语气诚挚,旋即话锋一转,“然玄秦虎狼盘踞中汉,北疆不可一日无大将坐镇!着柱国上将军武阳,统帅六万精锐,即日开赴古涪郡,筑我北疆屏障!”

“臣,领旨。”武阳抱拳,甲叶轻响。刘煜亲自将三人送出殿门,脸上笑容温煦如春风。

殿门合拢的刹那,刘煜脸上所有温煦瞬间冰封。他转身步入内殿阴影,眼神阴翳如寒潭。

“煜儿。”一位身着华贵宫装、面容端肃的妇人自屏风后转出,正是刘煜生母,王太后。“看来这武阳,倒真是忠义之人。兵权交得如此干脆。”

刘煜嘴角勾起一丝与其年龄不符的冷峭:“母后,忠义,亦是威胁。手握重兵,便如利剑悬于头顶。儿要坐稳这王位,要振兴刘蜀,就必须……”他声音压低,带着不容置疑的掌控欲,“将这剑柄,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谢飞是柄好刀,但刀,终究是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