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审计,被质疑,被叫去‘讲错’。”
守卫核在屏幕侧边闪出四字:
“灯旁,不灯上。”
象征规则的点头,简短,冷静,足够。
新闻频道以问答模板播出当天实录,
弹幕里既有“终于”,也有“观望”。
旧城区的墙上出现两张海报:
“把愤怒写进条款——讲错大会周五见。”
“公开账单在公告栏,欢迎来算。”
清水站,一个老人家提着桶向志愿者点头:
“过去你们是兵,现在别把脾气带来。”
那志愿者笑了笑,举起手贴在胸口:
“在场。”
工坊里,小摊贩开始卖标准件,
“黑塔出品”的标签换成了差异哈希与开源核查编号。
孩子们围着看:“这串码跟课上那串一样!”
阿温说:“对,就叫‘看得懂’。”
当然,还有冷眼。
有人在公共窗下留言:“等他们露馅吧。”
零没有删,只在旁加了一个小图标:
“提醒:‘观望’合法;‘抹黑’需证据。”
见证者把这条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写注:
“让怀疑留在屋里,比让阴谋生在屋外更安全。”
公共工程公司(筹)挂牌后的第一周,
第一批项目入场:
清水站二期扩容(原弹药库改造):旧弹位变为砂滤池,靶场改为紫外消杀走廊;
微电网修复(原弹药运输线电缆槽):铺设“岛式—并联—可解耦”线路;
学堂修缮(旧指挥所—课桌车间—图书角);
生态修复机械改造(退役无人机→播种器;装甲陶瓷→井房防渗板)。
公开采购开启:
所有招标文件以“问答版”发放,去掉煽情措辞,留下参数、里程碑、违约条款。
绩效合约引入“讲错因子”:
工程若晚点,先讲错再罚款;
讲错不到位,罚款加倍;
讲错充分且流程可复用,罚款减半并上链共享。
“把罚与学绑在一起。”伊娃说。
审计链在厂区每个门口亮着,
每次材料入库、每次工时记录、每次验收签名,都在链上留下一枚绿点。
孩子们路过,指着绿点念:
“短—短—回。”
那是他们的校歌节拍,
如今成了社会运行的心跳声。
开工仪式没有剪彩,只有巴克的一句话:
“扳手挂灯旁。”
他把扳手挂到工棚门钉上,扭矩表调到“22.8”。
“开工。”
嗡鸣起,咆哮退,厂区像一口刚从烈火里放进温水的铁锅,缓缓吐气。
转型不会一夜完成。
第三周,老派残余露了头:
某项目经理暗示“按旧规走快通道”;
仓储处一名管理员尝试把“非标件”混入货架;
媒体上一段匿名评论称“军工才有效率”。
联合办(廉政与伦理)动作迅速:
对“快通道”黄牌,经理“讲错 + 社区服务 40h”,并公开流程修订;
非标件退货,供应商记入黑名单,并开一次“如何看懂哈希”夜校;
匿名评论邀请辩论,改为“公共问答”,由条款室、工务与民众三方答。
零在公共窗写下提醒:
“快≠好;好=可复核。
可复核=能被外行看懂的三个数字与一个签名。”
旁边配图,仍是那行熟悉的字:
“22.8—22.9—22.8(短—短—回)”。
苏离为一线工人开“睡眠配给”,
把“夜间冷暖站”扩到三处,
对“惰性”不开骂单,开作息表。
“人会累,组织也会,”她说,
“惰性是‘累’的假名。
睡够,再谈效率。”
她把“慢半步,不错步”贴在工棚门里侧,
让人上工前看一眼,下工后也看一眼。
一个月后,社会观感逐渐从“狂热”与“嘲讽”的两极,
回到中段:
有人在清水站门口小声说“谢谢”;
也有人仍皱眉:“看着吧。”
伊娃一律回以作息:
“日报 + 周报 + 讲错大会,
都在公告栏与公共窗。
看得懂,比感动重要。”
一位曾在“更纯阀”中失去亲人的老人来到工地对面坐了三天,
第三天,他起身,走进采购大厅,
把小儿子的名字写进“青年观察员”志愿名单:
“让他看着你们怎么做。”
大厅一角响起两下轻轻的敲击:
短—短—回。
那是雷枭,他没有说话。
季度节点到来,联签委员会在旧总部召开“转型评估会”。
屏幕上两行字:
“黑塔军工业务:封存完毕。
公共工程公司:试运转合格,进入常态审计期。”
守卫核在旁落下四字:
“规则认可。”
不是背书,是约束的生效。
见证者在灰页写:
“反派势力的制度化回归:
以会签取代豪言;以账取代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