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我家床底通大明 > 第422章 普通士兵的一家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决定了,明年开春就跟着老二一起去那个什么瀛洲。”

士兵他爹的第一句话就惊呆了众人。

“爹,啥情况,之前也没说过这个事儿啊。”

士兵的大哥作为长子,也是有发言权的。

“今天老二跟我说了说瀛洲的事儿,我觉得还不错,所以决定去试一下。”

“咱们家跟别人不一样,老二是真的去过那个地方的,他肯定不会骗咱的。”

“老头子,我跟你一起去。”

夫唱妇随,士兵他娘也想跟着去。

“你不能去,老三还小,老大家三个孩儿,你走了谁照顾他们,儿媳妇一个人忙不过来的。”

“就这么决定了,我跟着老二去,你们都在家。”

“要是瀛洲真有那么好,回头我再回来把你跟老三一起带走。”

“以后老家就留给老大一家了。”

老大很羞愧。

他看得出来,爹其实不想去,但是家里人多啊。

尤其是自己,三个孩子嗷嗷待哺。

本来应该自己去找生路了,结果反倒是当爹的走了,把地留给自己。

老大知道,他爹这一去,哪怕在瀛洲混得不好,也不会再搬回来住的。

家里的气压变得很低沉。

只有士兵笑嘻嘻的。

“哎呀,娘,大哥大嫂,你们不用担心,我去过瀛洲,那里到处都是地,随便种的。”

“说不定到了那边,还能给爹再找个当地的媳妇儿呢。”

“你这个混小子!”

士兵他娘一把就揪住了他的耳朵。

“你想上天?还敢给你爹找小媳妇儿?”

士兵赶紧求饶。

“不敢了不敢了,我再也不敢了啊,娘,快放手。”

士兵他娘这才放过他。

士兵的爹表情怪异,像哭又像笑。

他其实挺想找个当地的媳妇儿的。

但是不能表现出来啊。

等到了以后再偷偷找吧。

士兵她娘要是知道士兵他爹的心思,肯定是说什么也不会让他去瀛洲的。

士兵的插科打诨冲散了离别的愁绪。

说是离别,其实还有半年呢,得等到明年春天才会出发。

接下来的几天,时不时就会有人去士兵家里,打听瀛洲的情况。

士兵也不藏着掖着,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甚至把自己家里的打算都给说了。

村里家家户户,谁不是好几个孩子啊。

看士兵家出了个老头子,别的人家心思也活泛了。

尤其是那些儿子成年了,老子还能干活儿的。

反正儿子都成年了,老子也没啥用了。

就那几亩地,缺了他照样能干。

于是一群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聚在一起,商量着移民的事儿。

最后商量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去。

刚好都跟着士兵一起,也有个照应。

于是他们结伴去县衙打听情况。

县衙直接把他们领到了移民办。

士兵作为村里唯一见过世面的人,自然成了众人的主心骨。

“大人,我是跟着俞通渊将军一起去瀛洲的士兵,我现在在休假,这些都是我们村里的乡亲,他们想移民。”

移民办的人一听说有人想移民,非常的开心。

这可是大明近期的重要工作之一,上官三令五申,一定要把宣传工作做好。

他们还没想好怎么宣传呢,就有人主动送上门来,好事儿啊。

“快坐快坐,有什么想问的,我一定给你们讲清楚。”

自从朱吾适来到大明,还改善了一点儿,那就是官威。

朱吾适对朱元璋提出,官威应该是建立在有政绩的基础上。

你给老百姓做实事儿了,那你就有官威。

你他娘的啥正事儿都干不好,还喜欢耍官威,在朱吾适看来,这种人要不得的。

朱元璋也挺认同的。

他自己微服私访的时候对老百姓都那么的和蔼可亲呢。

作为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也不喜欢耍官威不干实事儿了的官员。

于是这两年,官场整顿一直在默默地进行。

凡是那些不干事儿还喜欢对老百姓耍官威的,都没什么好下场。

经过大力整顿,如今朝廷各部门对老百姓还是挺热情的。

说是让坐,可是老百姓有几个敢坐的。

移民办的工作人员没办法,只好由得他们了。

“我先给你讲讲移民的好处啊。”

移民办的人拿着移民手册开始给一群人读起来。

大概内容就是。

想要移民的,登记之后等明年一起去应天府,然后登船去瀛洲。

从家里出发,一直到瀛洲,这一路上朝廷管吃管住。

百姓们听到朝廷管饭,一个个喜笑颜开。

他们还以为要自己带干粮呢。

“皇上对咱们太好了啊。”

等他们感谢完,移民办的工作人员继续给他们读手册。

去了瀛洲以后,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开荒,开荒的土地都归他们自己,前三年不用交税。

种出来的粮食朝廷会收购的,所以他们也不用怕粮食吃不完又卖不出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