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也是劳民伤财啊,但是人家起码做事儿了吧。
修个路啊,建个花园啊。
虽然可能设计不合理,花了钱没什么效果,但是好歹有个东西摆在那里吧。
大明这些文官倒好,天天屁事儿不干,就知道跟皇帝唱反调,全靠营销啊。
想到这里,朱吾适突然就有了个好主意。
你文官不是喜欢好名声吗。
那咱就给你这个好名声。
朱吾适的想法也很简单,办报纸。
然后每期介绍一个文官,从他出生开始,能查到的资料都写上去。
同时呢,介绍一个大明皇家科学研究院的工匠。
例如,御使大夫某某某,从小家庭富裕,熟读四书五经,然后科举多少名,或者谁举荐当了官。
提出过什么建议,被采纳的有多少,没有被采纳的又有多少。
另一边呢,大明皇家科学研究院某某某,从小家境贫寒,自己都差点儿被饿死。
为了有口饭吃,跟随铁匠学习打铁技术。一干就是三十年,虽忙忙碌碌一刻不得闲,但是依旧食不果腹。
直到他加入了大明皇家科学研究院。
他开始潜心钻研,终于研发出了更好用的农具,百姓种地事半功倍。
又或者某某某,研究出了更科学的育种方法,极大提高了种子的成活率,抗干旱能力。
亩产都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