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继续往楼上走,到了三楼拐角处,一户人家晾着的工装裤还在不停地往下滴水,“滴答滴答”的声音在寂静的楼道里格外清晰。不偏不倚,水滴正好砸在王强手里那摞厚厚的《房屋资产评估表》上,瞬间晕染开一片水渍。
"王总监留神!"助理周旭刚喊出声,二楼的防盗门就“咣当”一声重重地撞在墙上,发出巨大的声响。三个穿着深蓝色劳保服的老头堵在了狭窄的过道中间,领头的那位胸前挂着一块“技术革新能手”的奖牌,在昏暗的灯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晃得人眼睛直发花。王强一眼就认出,这是原成都电机厂的七级钳工老刘头,也是个在厂里出了名的刺头,经常带头闹事。
"2001年改制的时候,说好给我们发产权证,结果拖到现在,连养老保险都断了!"老刘头情绪激动,双手不停地抖动着一张泛黄的工资单,1998年那栏“叁佰贰拾圆整”的墨迹因为受潮已经晕开,扭曲得像一条张牙舞爪的蜈蚣。王强眼角余光瞥见单据背面印着“六八信箱后勤科”的字样——这显然是关联企业之间理不清的糊涂账。
周旭举着佳能IXUS相机,正专注地拍摄户型图。闪光灯一亮,瞬间惊动了顶楼的鸽子笼。一群灰鸽扑棱棱地飞了起来,慌乱之中,其中一只鸽子直接撞碎了窗玻璃,“哗啦”一声,三十年前张贴的《安全生产守则》碎片像雪花一般纷纷飘落。王强眼尖,一眼就发现1994年7月的考勤表上,科级干部的出勤天数比工人足足少了15天。
在三楼西户的废弃配电房里,王强终于发现了田毅最想要的东西——整面墙的租户登记表用密密麻麻的图钉固定着,纸张因为受潮已经变得有些泛黄。最新的笔迹停留在2003年12月,上面“电子科大经管院02级”的登记信息就有47条,其中23条在备注栏用粉红三角符号做了标记,显得格外醒目。
"这是我们刘厂长做的记号。"不知何时,看门的老秦头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递上一个锈迹斑斑的保温杯,杯口的茶叶沫子已经结出了一层厚厚的褐色垢圈,散发着一股陈旧的味道。“带女生来租房的中介,能多拿5%的分成,去年中秋还发过雕牌洗衣粉当封口费呢。”老秦头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道。
当王强撬开地下室封存的92号档案柜时,一股浓烈刺鼻的霉味扑面而来,呛得他接连打了三个响亮的喷嚏。1997年下岗补偿金发放明细显示,科级干部人均多领了18个月的工资,而账面上却巧妙地做成了“设备维护专项支出”,这显然是在弄虚作假。更要命的是2003年的消防检查记录——这4栋楼至今还在使用铝芯电线,最大荷载仅仅只有2200瓦,一旦用电量稍微增加,就极有可能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怪不得刘厂长要拜托张厂长,急着把这烫手山芋出手。"王强一边低声自语,一边用索尼DV拍下这些关键证据。镜头扫过墙角的119报警示意图,红色箭头指向的后门早已被各种违章建筑堵得严严实实,连一只小猫都难以通过,这消防隐患实在太大了。
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调研,王强将调研报告的终稿通过IBM ThinkPad,以加密文件夹的形式直接发给了田毅:
1. 法律雷区:38户未获得产权证的工人完全有理由发起集体诉讼,一旦诉讼爆发,将会给收购和改造计划带来极大的法律风险和麻烦。
2. 改造悖论:按照现行消防标准进行改造,每平方米需要追加投资210元,这巨额的改造费用将直接吞噬计划中27%的利润,使得项目的盈利空间大幅缩水。
3. 暗流涌动:电子科大后勤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是刘厂长的妹夫,目前学生租房市场大部分被他垄断。不过,他使用的中介恰好是田毅收购的中原地产。
报告末尾还附上了一张数据单:
python
成都电机厂宿舍投资回报模型
女生占比 = 82.7% # 电子科大沙河校区数据,表明该区域租房女生比例较高
肉偿率 = 37.4% # 根据周边中介暗访统计
单间改造成本 = 680元/㎡ # 含隐形摄像头安装,同样,安装隐形摄像头违法且违背道德,仅保留原文内容
月均现金流 = (租金收入×60%) + (中介抽成×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