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茫然不觉,顺着小黄门的目光无意识地擦了一下人中,再一看手背,吓得赶快翻身跪倒,口称:“微臣君前失仪,万死之罪!”
众人骚动起来,张佐赶紧令守候在殿外的太医进来扶湛若水下去检查。不一会太医来报:湛先生脉象平稳稍迟无力,身体无其他异常。应该是不耐北方气候干燥,这是南方籍众官在北京常有的事。
经筵是讲不成了。罗钦顺是掌院学士,有必要出来解释几句缓和气氛:“陛下,湛甘泉年龄大了,在岭南讲学七年骤然回到北京,水土不服而已。”
杨廷和目光闪动,随即补充道:“吾等南方人皆是壮年北上,饮食习性已与北京人无异。甘泉年近六十,突然在气候风土迥然不同的地区生活,已经适应不了北方气候,此非人力可以强求!若湛甘泉步袁大学士后尘,大明失去一学术大家,陛下恐遭物议!”
想到袁先生,嘉靖一阵心痛。
湛若水只要活着,他门下上万士子就是我这边的!王阳明也是如此!一旦再议礼,朕就不是孤身面对朝臣!
“那如何是好?刚起复湛先生,总不能马上让他回岭南!”
蒋冕出列说道:“陛下,湛甘泉在翰林院多次说喜欢南京湿热,想去南京国子监!”
嘉靖点点头不再言语,经筵草草结束。
三日后是六月二十五,罗钦顺来找嘉靖:“陛下,南北直隶乡试主考官尚未确定,这是五品学士的名单,请陛下钦点。”
大明乡试统一开考日期是八月八日,去云贵川两广闽浙陕甘等边远省份主持乡试的七品翰林早五月就动身了,只剩下南北直隶的乡试主考未定。
按惯例,南北直的乡试主考官都是六月下旬确定。
嘉靖浏览了一下名单:翰林院,包括翰林院的附属机构詹事府的五品学士不多,名单里面的人都做了备注,某人哪一年升为五品,哪一年主持过会试或南北直隶乡试。
五品学士们不是主持过南北直隶的乡试就是主持过会试的副试,只有一个人名引起了嘉靖的注意,他的备注是空白。
“南直乡试让甘泉先生主持,甘泉先生去后不必回北京。”嘉靖说着提笔在湛若水的名字上打一个圈,“你去跟乔宇说一下,安排湛甘泉任南京国子监祭酒。”
湛若水此时正在柯亭与翰林们闲扯淡,突然五六名锦衣卫从翰林院大门外闯进来直入后花园,问一句:“哪个是湛若水?”然后不由分说,一左一右挟住湛若水架着就往外走,来到门外把湛若水推进一辆马车锁上车门前呼后拥急驶向东而行。
翰林们都是内行,见状羡慕不已:这湛若水才升学士不到一个月,就捞着了主持天下第一乡试的南直乡试主考官!
大明王朝的信息传递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湛若水的船还没有到临清,南京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南京城的各个书局里面,湛若水的学术着作被抢购一空。
学术着作印量少,远远满足不了考生的需求。南京除了从徐扬苏松常徽等地连夜调来相关书籍,还紧急招聘雕版、印刷工人加班加点印制湛若水的《二礼经传测》、《春秋正传》、《古乐经传》、《圣学格物通》、《心性图说》等着作,然后高价出售。
南京国子监有资格乡试的考生一片欢声笑语。湛甘泉先生曾在国子监讲学两场,凡是记了讲义的监生都受到了疯狂地追索。
每天湛若水的行程都在南京传递:湛先生过了临清!湛先生过了徐州!湛先生过了淮安!
湛先生到达扬州!明日可到南京!
七月十日,南京三山门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无数考生欢呼雀跃。
湛若水的船刚靠岸,应天府尹就带着一班府官迎上前去口称“湛先生舟船劳顿,辛苦之极。”
湛若水有生之年第一次遭遇如此场景,正要开口客气几句,身旁锦衣卫喝道:“不得说话,不得有动作!”说着把湛若水架上一匹高头大马,一左一右夹着湛若水,对应天府尹道:“前头带路,快去贡院!路上不要生出事端!”
在应天府衙役的护送下,锦衣卫把湛若水围在中间向贡院行去。路上几名南京国子监监生手举笔记本,拥上来狂热地说:“甘泉先生,这是你的讲义,我们想跟你探讨一下性命天理!”
湛若水正要说什么,被一旁的锦衣卫探身过来捂住嘴。为首的锦衣卫鞭子虚空一抽,对监生们喝道:“让开,否则拿你们进诏狱!”
一行人也不与人交流,直入贡院住进最里面的院子,把门锁上。应天府每餐送去两桌酒菜。
徐家小院里,凤阳府秀才都在庆幸,他们下手虽晚,但花了三倍价格还是买到湛先生的书。当然不会全买下来,刘羌栋的本经是春秋,就只买了《春秋正传》和认识论的《圣学格物通》、本体论的《心性图说》,其他人也各自按自己的本经买了相关着作。
凤阳府其他的考生纷纷来到凤阳商社,互通有无,唯独杨植并没有抢购湛若水的着作《二礼经传测》等书。众人见杨植老神在在无动于衷的样子,莫明惊诧,刘羌栋问道:“杨植,你不想考举人了?你放弃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