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听后十分高兴,说:“先生果然不是普通人,隔着山崖说话不方便。”他吩咐手下:“放下跳板,准备扶手,请这位先生上船,我们详细聊聊。”手下放下跳板,那位樵夫上了船。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里拿着尖担,腰间插着板斧,脚上穿着草鞋,确实是一副樵夫的打扮。
船上的手下不懂得分辨对方的谈吐,见是个樵夫,态度十分轻蔑,大声呵斥道:“嘿!那樵夫,下舱去,见到我们老爷要叩头,问你什么话,小心回答,我们老爷官大着呢!”樵夫倒是不卑不亢,说:“各位不要这么粗鲁,等我整理一下衣服再相见。”他取下斗笠,露出头上的青布包巾;脱下蓑衣,里面是一件蓝布衫;腰间系着搭膊,下身穿着布裤。他不慌不忙地把蓑衣、斗笠、尖担、板斧都放在舱门外,脱下草鞋,把上面的泥水擦干净,重新穿上,这才走进舱内。
官舱里灯火通明,公座上烛火辉煌。樵夫只是拱手作揖,并没有下跪,说道:“大人,有礼了。”俞伯牙身为晋国大臣,平日里见惯了达官显贵,哪里把普通的平民百姓放在眼里。如果他下座还礼,担心有失官体;可既然已经请樵夫上船,又不好直接把人赶走。无奈之下,伯牙微微抬手说:“贤友免礼吧。”又让童子拿个凳子来。童子搬来一张小凳子,放在下首。伯牙没有一点待客的礼节,只是用嘴朝樵夫示意了一下,说:“你坐下吧。”从他用“你”来称呼樵夫,就可以看出他的怠慢。而樵夫也没有谦让,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
伯牙见他未经允许就坐下,心里有些不满,因此也没问他的姓名,也没让手下人给他倒茶。两人沉默了许久,伯牙才开口问道:“刚才在岸上听琴的人,就是你?”樵夫回答:“正是小人。”伯牙又问:“我问你,既然你来听琴,必定知道这琴的来历。这琴是谁制作的?弹奏它有什么好处?”
正说着,船头的人来禀报:“风向顺了,月色明亮,可以开船了。”伯牙吩咐:“先别急!”樵夫说:“承蒙大人垂问,我要是说得太啰嗦,恐怕耽误了顺风行船。”伯牙笑道:“我只怕你不懂琴理。要是你说得有道理,就算我不做官了,也不是什么大事,何况只是晚点出发呢!”
樵夫这才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冒昧说一说。这琴是伏羲氏制作的。当年,他看到五星之精坠入梧桐树上,又有凤凰飞来栖息。凤凰是百鸟之王,不是竹实不吃,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伏羲由此知道梧桐是树中的良材,蕴含着天地间的精气,适合制作乐器,于是让人砍伐。那棵梧桐树高三丈三尺,按照三十三天的数目,截成三段,分别代表天、地、人三才。取最上面一段敲击,声音太过清亮,因为质地太轻所以废弃不用;取最下面一段敲击,声音又太浑浊,因为质地太重也废弃了;取中间一段敲击,声音清浊适中,轻重相宜。然后将这段木材放入长流水中浸泡七十二天,对应七十二个节气。取出来阴干后,选了个良辰吉日,让手艺高超的匠人刘子奇制成了这把乐器。因为它原本是天上瑶池的仙乐所用,所以名叫瑶琴。
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对应周天三百六十一度;琴头宽八寸,对应一年的八节;琴尾宽四寸,对应四季;琴身厚二寸,对应阴阳两仪。琴上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还有龙池、凤沼、玉轸、金徽。琴徽一共有十二个,对应十二个月,中间还有一个中徽,对应闰月。最初琴上有五条弦,外面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里面对应宫、商、角、徵、羽五音。尧舜时期,人们弹奏五弦琴,唱着《南风》诗,天下大治。后来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为了悼念儿子伯邑考,增添了一根弦,琴声清幽哀怨,这根弦被称为文弦。再后来武王伐纣,军队前歌后舞,又增添了一根弦,琴声激昂壮烈,称为武弦。这样,从最初的宫、商、角、徵、羽五弦,增加到后来的文武七弦琴。
这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什么是六忌呢?一是大寒的时候不弹,二是大暑的时候不弹,三是大风天气不弹,四是大雨天气不弹,五是迅雷天气不弹,六是大雪天气不弹。七不弹又是什么呢?守丧的人面前不弹,有奏乐活动时不弹,事务繁忙时不弹,不沐浴净身不弹,衣冠不整齐不弹,不焚香不弹,没有遇到知音不弹。至于八绝,总的来说,就是琴声清奇幽雅、悲壮悠长。这琴要是弹奏到绝妙之处,能让咆哮的老虎听了不再吼叫,悲伤的猿猴听了不再啼鸣,这就是雅乐的神奇之处。”
伯牙听他对答如流,心里还是有些怀疑,担心他只是死记硬背学来的知识。又想:“就算是死记硬背,也很不容易了。我再考验他一下。”这时,他对樵夫的称呼已经不像刚才那样随意了,又问道:“你既然懂得乐理,那你知道孔子在屋里弹琴,颜回从外面进来,听到琴声里有幽沉的气息,怀疑有贪杀之意,就问孔子原因。孔子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到猫正在捕老鼠,既希望它能抓到,又担心它抓不到。这种贪杀的想法,就通过琴声流露出来了。’由此可见,圣人对于音乐的理解,已经达到了非常微妙的境界。假如我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别的事情,你能听出来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