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醒世恒言第四卷 灌园叟晚逢仙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醒世恒言第四卷 灌园叟晚逢仙女

众女子见留不住她们,连忙劝道:“阿措年纪小,酒后不懂事,希望您别往心里去。明天我们一定带她来赔罪!”随后,她们将十八姨送到台阶下。十八姨气呼呼地向东走去,众女子与崔玄微告别后,便朝着花丛中四散而去。

崔玄微好奇地想看看她们的踪迹,便跟在后面相送。不料走得太急,脚下青苔湿滑,他一下子摔倒在地。等他爬起来时,众女子早已不见了踪影。他心中暗想:“如果是梦,可我并没有睡着;如果是鬼,她们衣裳整齐,说话清晰;如果是人,怎么又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胡思乱想着,又惊又疑,满心困惑。回到堂中,桌椅依然整齐摆放着,但杯盘酒菜却全都不见了,只留下满室淡淡的香气。崔玄微虽然觉得此事奇异,但料想不会带来灾祸,也就不再害怕。

到了第二天晚上,崔玄微又来到花丛中漫步,看见众女子已经在那里,她们正在劝说阿措去给十八姨赔罪。阿措生气地说:“何必还要去求那个老太婆?有事求这位先生就行了。”众女子听了都很高兴,说道:“说得太对了。”她们一齐对崔玄微说:“我们姐妹都住在您的园子里,每年都会被狂风骚扰,不得安宁,一直想请十八姨庇护。昨天阿措得罪了她,以后怕是指望不上了。先生如果肯保护我们,我们一定会报答您的。”

崔玄微说:“我哪有什么能力保护你们?”阿措说:“只求先生每年元旦那天,制作一面朱色的幡旗,上面画上日月五星的图案,插在园子东边,我们就能平安无事了。今年已经错过,就在这个月二十一日清晨,会有东风吹来,您到时候把幡旗立起来,就可以免去当天的灾难。”崔玄微说:“这是小事一桩,我一定照办!”众女子齐声感谢:“承蒙先生慷慨应允,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您的恩德。”说完便告辞离去,她们走得飞快,崔玄微想追也追不上。只觉一阵香风飘过,她们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了验证此事,崔玄微第二天就开始制作朱幡。等到二十一日清晨,果然有微风轻轻吹拂,他急忙将幡旗竖立在园子东边。不一会儿,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从洛南一带开始,狂风摧折林木;可园中的繁花却安然无恙。这时崔玄微才明白,那些女子原来是百花的精灵,穿绯衣的阿措就是石榴花,而封十八姨则是风神。

到了晚上,众女子各自带来几斗桃李花前来道谢,说:“承蒙先生帮我们躲过灾难,我们无以为报。您吃下这些花瓣,可以延年益寿。希望您能一直这样保护我们,您也能因此长生不老。”崔玄微听从她们的话,食用了花瓣,果然容颜变得年轻,看起来就像三十岁的人。后来,他修道成仙,离开了尘世。有诗为证:“洛中处士爱栽花,岁岁朱幡绘采茶。学得餐英堪不老,何须更觅枣如瓜。”

各位不要觉得我讲的风神与花精往来的故事荒诞不经。这九州四海之大,有太多我们没见过、没听过,史书典籍里也没有记载的奇闻怪事。就算是张华的《博物志》,也只能记录其中一二;虞世南学识渊博,号称“行书厨”,也无法囊括所有。这样的事情其实很平常,没什么值得奇怪的。不过,孔子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些奇事暂且放下。但那爱惜花朵能带来福气,损害花朵会折损寿命的说法,却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并非无稽之谈。各位要是不信,我还有一段《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要是平日里就爱花的人,听了之后一定会更加珍惜花朵;要是有人原本不怎么爱惜花,听了我这番话,也希望能开始怜惜花朵。就算不能因此得道成仙,至少也能借此消遣解闷 。

话说这故事发生在北宋仁宗年间,江南平江府东门外的长乐村。这村子离城不过三里路,村里住着一位老者,姓秋名先。他原本是农家出身,名下有几亩田地和一所草房。妻子水氏已经过世,膝下也没有儿女。秋先从小就痴迷于栽花种果,后来干脆撂下田产,一门心思扑在花木上。

对秋先来说,要是偶然寻得一株珍稀的花种,那欢喜劲儿,比拾到珍宝还要强烈。哪怕有再要紧的事要外出,路上只要瞧见别人家种着花,也顾不上人家欢不欢迎,满脸堆笑地凑进去观赏。要是只是常见的花草,或者自家也正在盛开,他看两眼便会离开;可一旦碰上名贵的品种,而家里又没有,即便家里的同种花已经开过,他也会把正事抛到脑后,流连忘返,常常整日都不回家。村里人都管他叫“花痴”。

要是碰到卖花人手里有好花,无论身上带没带钱,秋先一定要买下来。没钱的时候,甚至会脱下身上的衣服去当铺换钱。有些卖花人摸透了他的脾气,故意抬高价格,他也只能忍痛买下。还有些破落子弟,知道他爱花如命,便四处搜寻好花折下来,用泥巴捏个假根哄他,他也照单全收。说来也神奇,这些被折下来的花,经他种下后,往往还能成活。就这样日积月累,秋先建成了一座大花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