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醒世恒言第二十三卷 独孤生归途闹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醒世恒言第二十三卷 独孤生归途闹梦

白氏说:“俗话说‘十访九空,也好省穷’。我想公公做官三十年,难道没有几个在重要职位上的门生故旧吗?你何不在这段空闲时间去拜访求助?说不定能得到他们的资助,这样读书的费用就有着落了。”这番话点醒了遐叔,他说:“娘子说得有理。但我从小读书,没怎么与人交往,父亲的门生故旧我也不认识。只知道一个叫韦皋的,是京兆人,表字仲翔。当初他被丈人张延赏赶出家门,来投奔先父,父亲举荐他做了官,对他有大恩。如今他担任西川节度使。我若去拜访他,或许能得到帮助。只是东都到西川,相隔万里,往返一趟就要一年时间。我走之后,你在家中的生活费用怎么办?我实在放心不下。”

白氏说:“既然有这样的熟人,就该收拾行李,送你前去,家中的事我能应付。就算有短缺,还能向姑姊妹家借,你不必担心。”遐叔高兴地说:“若能如此,我就放心了。”白氏又问:“只是路途遥远,无人跟随,这可怎么办?”遐叔无奈道:“就算有人,也没有足够的盘缠,只能作罢。”

于是,他们选了个好日子,白氏帮遐叔收拾好冬夏的衣物,带着丫鬟翠翘,亲自到开阳门外为他饯行。夫妻二人正难舍难分的时候,突然下起一阵大雨,他们急忙跑到路边一座废弃的寺庙里躲避。这座寺庙名叫龙华寺,是北魏时广陵王所建,殿宇宏伟壮观。台阶下种满了各种奇花异果,还有一座钟楼,楼上的铜钟,声音能传到五十里外。后来,铜钟被胡太后移入宫中。唐太宗时,有位胡僧又重新铸了一口钟,声音也能传出二十多里。唐玄宗时期,寺里还有五百僧众,香火旺盛。但后来安禄山的党羽史思明攻陷东都,屠杀僧众,把钟磬熔铸成兵器,花果树木也被砍伐当柴烧,这座寺庙就此衰败。

遐叔和白氏看到这破败景象,感叹道:“这么好的一座寺庙,难道就没有好心人愿意出资重新修建吗?”于是,他们在佛前虔诚祈祷:“恳请神灵保佑,如果将来能够功成名就,定当捐出俸禄,重新修整这座寺庙。”雨停之后,二人踏上各自的路途,就此分别。正所谓:蝇头微利驱使着人四处奔波,而前方等待着的,是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旅程。

暂且不说白氏回家后的事。单说遐叔在旅途中,日夜赶路,整整一个月后,来到了荆州。他登上前往西川的船,从这里开始都是逆流而上。除非遇到大风,才能升起布帆借助风力前行。风稍微小一点,就只能靠纤夫拉纤。你知道什么是“百丈”吗?其实就是纤绳。不过川船上的纤绳有些特别:是用一寸多宽的竹片,裹着生漆和麻丝连接而成,大约有一百多丈长,所以川中人把它叫做“百丈”。船头立着辘轳,用来缠绕“百丈”。岸上拉纤的人,就听船中打鼓的号令行动。

遐叔看到这情景,才想起杜甫的诗中写过“百丈内江船”,还有“打鼓发船何处郎”,说的正是这东西。又走了十多天,来到黄牛峡。这里的山形状像一头黄牛,在三四十里外就能远远望见。峡中的水流格外湍急,船很难行进,所以当地有句俗语说:“朝见黄牛,暮见黄牛;朝朝暮暮,黄牛如故。”

又经过十余日的行程,遐叔来到了瞿塘峡。这里的水流愈发湍急汹涌。峡中有座石山,名为滟滪堆。每年四五月江水上涨时,这滟滪堆仅有一小部分露出水面。顺流而下的船只,一旦避让不及撞上它,瞬间就会船毁人亡,十分危险。遐叔望着这险峻的水道,叹息道:“我不远万里投奔他人,还不知结果如何,就先经历这般惊恐,我娘子哪里知道我此刻的处境?”

实际上,巴东峡江共有三段:第一段是瞿塘峡,第二段是广阳峡,第三段是巫峡。这三峡之中,数巫峡最为绵长。两岸高山耸立,古木郁郁葱葱,枝叶遮蔽江面,只留下中间窄窄一线青天。除非是正午时分,阳光才能穿透枝叶洒下。数百里内,岸上荒无人烟,唯有猿猴的啼叫声日夜不停。因此,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断客肠。”

巫峡之上便是巫山,山上有十二座山峰。其中一座山峰上建有高唐观,相传楚襄王曾在此观中夜宿,梦中有位美人愿与其相伴。临别时,美人自称是伏羲皇帝的爱女,小字瑶姬,尚未出嫁便已离世,如今是巫山之神,“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襄王醒来后,对神女念念不忘,命大夫宋玉作《高唐赋》,描绘神女的绝美姿容。后世之人便在山上建庙,名为巫山神女庙。

遐叔在江中远远望着神女庙,捧起江水当作祭品,默默祈祷:“神女若真有灵,能托梦给世人。恳请您为我给家中的妻子白氏托梦,告诉她我旅途平安,让她不必担忧。我定会赋诗表达谢意,绝不像宋玉那般写下亵渎之语,污了神女的清名,还望神女明鉴。”自古道“有其人,则有其神”,既然遐叔诚心祷告,还许下赋诗的承诺,那神女又怎会只有行云布雨的本领,而没有其他灵感回应呢?日后自然会有应验,正所谓:祷祈仙梦通闺阁,寄报平安信一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