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张烈派了一辆马车来接萧玉辰。

"萧大人,学堂已经收拾妥当了。"赶车的小吏恭敬地说,"张司马特意嘱咐,若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尽管提出来。"

马车在坑洼不平的街道上颠簸前行。越往城东走,街道就越发冷清。路边的房屋低矮破旧,不时有衣衫褴褛的孩童好奇地张望。

"到了。"马车在一座破旧的院落前停下。

萧玉辰下车,看着眼前的景象微微皱眉。这座所谓的学堂,其实就是一座废弃的宅院。虽然门口挂着"安西学堂"的牌匾,但墙壁斑驳,瓦片残缺,处处透着一股萧条之气。

院中零零散散站着十几个学生,年龄大小不一,有的穿着体面,有的衣衫褴褛。见到萧玉辰来了,都怯生生地行礼。

"见过先生。"

一个年约四旬的教谕迎了上来:"在下李文明,是这学堂的教谕。听说朝廷派了新先生来,可把我们高兴坏了。"

萧玉辰还礼,仔细打量着这位李教谕。只见他虽衣着整洁,但面容憔悴,眼中透着疲惫。显然这些年教书不易。

"学堂有多少学生?"萧玉辰问道。

"回先生的话,原本有三十多个。"李教谕叹了口气,"可这两年,陆续都走了。现在只剩下这十几个......"

他领着萧玉辰参观学堂。教室里的桌椅虽然是新添置的,但地面坑洼不平,墙上的窗户也有几扇破损。几个学生正在打扫,看到萧玉辰来了,都停下手中的活计。

"这是张家的少爷,这是胡商的孩子,这两个是普通百姓家的......"李教谕一一介绍。

萧玉辰注意到,学生们的眼神都很黯淡,没有该有的朝气。显然,这座学堂的衰败,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心气。

"先生们请看,这是我们的藏书。"李教谕打开一个柜子,里面零零散散摆着几十本书,"都是些常见的启蒙读物。"

萧玉辰随手翻了翻,发现这些书大多已经破损,有些甚至缺页严重。而且除了《三字经》《百家姓》这些基础读物外,就再没有其他典籍了。

"这些年,确实难啊......"李教谕感慨道,"朝廷虽然设了学堂,可经费短缺。学生们大多家境贫寒,连束修都交不起。"

萧玉辰看着这一切,心中渐渐明白了张烈的用意。这座学堂的衰败,正好给了无生圣教可乘之机。那些失学的孩子,自然容易被他们蛊惑。

"李教谕,"他沉声道,"从今天起,这学堂就要重新开始了。"

"今日,我们先来读一段《论语》。"

萧玉辰站在堂前,环视着座下的学生。他没有像寻常先生那样板着脸,而是露出温和的笑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他念完这句,发现学生们都露出困惑的神色。一个衣着朴素的少年怯生生地举手:"先生,这句话太深奥了,我们听不懂。"

"不急。"萧玉辰笑道,"让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

他开始讲述自己从京城来到安西的见闻。说到路上遇到的奇特商队,说到集市上有趣的胡商,说到街边小贩叫卖的异域美食。学生们渐渐被吸引,眼中泛起了光彩。

"你们看,我从京城来到这里,遇到了这么多有趣的人和事,这不就是'有朋自远方来'吗?"

学生们恍然大悟,教室里响起了低低的笑声。

"而'学而时习之',就像你们练字一样。"萧玉辰提起毛笔,在案前的宣纸上写下"安西"二字,"刚开始可能觉得难,但多练习几次,是不是就觉得有意思了?"

"是啊!"一个胡人少年兴奋地说,"我刚学汉字时总写错,现在已经能写很多字了!"

萧玉辰点头赞许:"这就对了。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他注意到角落里有个女孩一直在低头画画,便走过去看:"你在画什么?"

女孩有些害羞地展示她的画:"我在画集市上的商队。"

"画得很好。"萧玉辰拿起画给大家看,"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安西的特色。胡商、驼队、集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记录的。"

他突然想到什么:"不如这样,从明天开始,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一本小册子。把看到的、听到的有趣的事都记下来。这样既能练习写字,又能记录我们的生活。"

学生们眼睛一亮,纷纷表示赞同。

站在门外的李教谕看着教室里焕然一新的气氛,不禁感慨。多少年了,这座破旧的学堂第一次有了这样的生气。

萧玉辰继续讲课,他用生动的比喻解释深奥的道理,用身边的故事阐释儒家经典。不知不觉,一个上午过去了。

"今天就到这里。"他合上书,"记得明天带上你们的小册子。"

"先生!"一个学生突然问道,"我能把我的弟弟也带来吗?他一直想读书......"

"当然可以。"萧玉辰微笑道,"这学堂的门,永远为想读书的人敞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