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先生,您来啦!"
清晨,萧玉辰刚踏入常家学堂,常乐、常安和常欢便欢呼着围了上来。这几个小蛇妖有的还保持着半人半蛇的形态,有的已经完全化为人形,但眼中都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五皇子的线索需再确认,我们暂缓两日出发。"常青昨晚告知他,"这段时间,还请公子继续教导孩子们。"
萧玉辰欣然应允。这些日子,他已与常家这群活泼的后辈建立了深厚感情。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萧玉辰走上讲台,展开竹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先生,什么是'说'啊?"常乐举起手,尾巴尖还在身后轻轻摇晃。这个年纪最大的男孩总是第一个提问。
"'说'就是高兴的意思。"萧玉辰微笑解释,"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可是学习很辛苦啊。"年纪最小的常欢嘟囔道,她的蛇尾不安地在地上画着圈。
萧玉辰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问道:"常安,你会捕鱼吗?"
被点名的常安挺直了身子:"会的!我上次抓了三条大鱼!"
"第一次学会时,开心吗?"
"开心!我追了好久才抓到第一条,爹爹还夸我呢!"
萧玉辰点点头:"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任何事情,刚开始都很困难,但当你掌握了,并且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就会感到快乐。"
孩子们恍然大悟,教室里响起一片赞叹声。
"先生讲得真好!"常乐拍着手,蛇尾欢快地摆动。
接下来,萧玉辰又解释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用常家迎接远方客人的例子,让孩子们轻松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念到这句时,萧玉辰看到孩子们一脸茫然。
"这句话有点难,我换个方式说。"他思索片刻,"假如你做了好事,别人却不知道,甚至误会你,你会生气吗?"
"会!"孩子们异口同声。
"那如果你不生气,依然做好事,这样的品格就很高尚。这就是'君子'。"
常安若有所思:"就像常无道叔叔救了那么多人,却从不张扬?"
"正是如此。"萧玉辰欣慰地点头,"这就是君子的品格。"
教室里安静下来,孩子们似乎在思考这个道理。萧玉辰环顾四周,看到常乐、常安和常欢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这些天来,他不仅教授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为人处世的道理。而这些蛇妖孩童,虽然身份特殊,却有着纯真的心灵和强烈的求知欲。
夜晚,常家后院练功场。
"再来一遍!"常青站在一旁,目光如炬。
萧玉辰深吸一口气,双手成掌,缓缓推出。这是常家秘传的大力金刚掌,讲究刚柔并济,力达四肢。
"错了。"常青摇头,"金刚掌重在'意'不在'形'。掌如何推出不重要,重要的是意念如何引导真气。"
萧玉辰点头,闭上眼睛,重新感受体内文武之气的流转。他发现,当他将文气融入武道真气中,掌法的威力竟然成倍增长。
"对,就是这样!"常青眼前一亮,"公子悟性非凡,已经找到了关键。"
萧玉辰再次推掌,这一次,掌风呼啸,竟在空气中形成一道肉眼可见的气浪,直击前方石桩。
"砰!"石桩表面出现细密的裂纹。
"好!"常青拍手赞叹,"公子这掌力,已经超过了许多修炼多年的武者。"
萧玉辰收掌,感受着体内文武之气的变化。这些天来,在常青的指导下,他的武道修为进步神速。文气的精细控制,让他对武道真气的运用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精准度。
"今晚试试这个。"常青取出一个小瓷瓶,"这是老朽特制的'通脉丹',可助公子打通奇经八脉。"
萧玉辰接过丹药,只见其色泽金黄,散发着淡淡药香。他服下一粒,立刻感到一股热流在体内游走,直奔那些平日难以触及的经脉。
"运转文武之气,引导药力。"常青指导道。
萧玉辰依言而行,只觉体内经脉如同被温水冲刷,变得更加通畅。那些原本隐藏的细微经脉,在丹药的作用下逐渐显现,为文武之气提供了更广阔的流转空间。
"妙哉!"他睁开眼,惊叹道,"这丹药效果奇佳。"
"这只是开始。"常青微笑,"常家炼丹术虽不及那些大宗门,但对修炼辅助却颇有心得。接下来几日,老朽会根据公子的修炼进度,调配不同丹药。"
萧玉辰感激地点头。这些天来,常青不仅传授武艺,还精心调配丹药辅助他修炼。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的修为稳步提升,武道根基愈发稳固。
"多谢常前辈。"
"不必客气。"常青摆手,"老朽只是完成家主嘱托。况且,公子教导孩子们有方,这是互惠之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