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沈良挂断了电话。
天空中,“鲲鹏”完成了超音速飞行演示,正在返回机场。
沈良看着那架银白色的客机,心中充满了自豪。
这一刻,他知道华夏重工已经真正站在了世界航空工业的顶峰。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在场的国外记者们面面相觑,许多人的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
特别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汤姆·威尔逊,他刚才还在向同事吹嘘:“中国人绝对是在演戏,超音速客机哪有那么容易造出来?”
现在,那道完美的音爆云和震撼的音爆声,狠狠地打了他的脸。
“该死的,这怎么可能?”汤姆咬牙切齿地说道,“他们一定是偷了我们的技术!”
旁边的BBC记者摇了摇头:“汤姆,你看到那个音爆云的形状了吗?那种完美的锥形,说明这架飞机的气动设计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如果真是偷来的技术,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
汤姆的脸色更加难看。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
是《华尔街日报》总编的电话。
“汤姆,现在情况怎么样?华夏重工的超音速客机是真的假的?”
汤姆咽了咽口水:“老板,我觉得…可能是真的。”
“什么?!”电话那头传来震惊的声音,“你刚才不是说他们在演戏吗?”
“我…我可能看错了。”汤姆额头冒出了冷汗,“这架飞机的性能确实很优秀。”
“混蛋!”总编咆哮道,“你知道因为你的错误判断,我们报社有多被动吗?立刻给我写一篇客观的报道,别再犯这种低级错误!”
电话挂断了,汤姆的脸色铁青。
不远处,华夏重工的技术团队正在欢呼雀跃。
总工程师李明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沈总,我们真的做到了!我们真的造出了世界一流的超音速客机!”
“这还不够。”沈良拍了拍李明的肩膀,“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不仅能造超音速客机,还能造得比任何人都好。”
就在这时,法国达索公司的代表团匆匆赶到了现场。
领头的是达索公司副总裁皮埃尔·杜邦,一个傲慢的法国人。
“沈先生,我是达索公司的杜邦。”他用生硬的中文说道,“我们对您的飞机很感兴趣。”
沈良冷笑:“杜邦先生,前两天你们的CEO还在巴黎对媒体说,中国人永远造不出真正的超音速客机。现在怎么又感兴趣了?”
杜邦的脸红了一下:“那个…我们CEO的话可能有些不够准确。达索公司一直很尊重中国的技术实力。”
“是吗?”沈良的语气充满了讽刺,“我记得你们的猎鹰系列商务机在中国卖得不错,每架都要好几千万美元。现在看到我们的'鲲鹏',是不是担心失去中国市场了?”
杜邦脸色更加难看:“沈先生,我们希望能够进行技术交流…”
“技术交流?”沈良打断了他,“杜邦先生,我们华夏重工的技术已经超越了达索,还需要和你们交流什么?”
这话说得毫不客气,杜邦的脸都绿了。
但他不敢发火,因为事实就摆在眼前——华夏重工的超音速客机确实成功了。
“鲲鹏”已经返回机场,正在进行着陆准备。
张勇熟练地操控着飞机,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当飞机完全停稳后,张勇从驾驶舱走了出来。
“沈总!”他兴奋地跑向沈良,“超音速飞行完全成功!最高速度达到了2.2马赫!发动机运行平稳,没有任何异常!”
现场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2.2马赫!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要知道,协和式超音速客机的最高速度也只有2.04马赫。
华夏重工的“鲲鹏”不仅成功突破了音障,速度还超过了协和式!
法国人杜邦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协和式客机是法国和英国联合研制的,一直被认为是超音速客机的标杆。
现在,中国人不仅造出了超音速客机,性能还超过了协和式!
这简直是对法国航空工业的羞辱!
“不可能!”杜邦忍不住大声说道,“你们的数据一定有问题!2.2马赫的速度,发动机怎么可能承受得住?”
沈良冷冷地看着他:“杜邦先生,如果你怀疑我们的数据,可以向国际航空组织申请第三方验证。我们华夏重工敢于接受任何形式的检验。”
杜邦哑了火,不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