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走出会议室时,整个公司都像被点燃了一样。
各个部门的员工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刚才的会议内容。
“你们听到了吗?奖金翻十倍!”
“关键是沈总说要三年超越那些外国公司,这可能吗?”
“管他可能不可能,反正我是信沈总的!”
沈良听着这些议论声,嘴角微微上扬。
他需要的就是这种氛围,这种不服输的劲头。
回到办公室,秘书小陈已经在等候了。
“沈总,有几个电话您需要回复。”小陈递过来一张单子,“还有,财务部的张总监想见您。”
“让她进来吧。”沈良坐下,翻看着那些电话记录。
财务总监张慧敲门进来,脸上带着明显的忧虑。
“沈总,我刚才听说了会议的内容。”张慧在椅子上坐下,直接开门见山,“您承诺的那些奖励措施,我们的资金流能撑得住吗?”
沈良放下电话记录,看着这个跟了自己两年的财务总监。张慧四十多岁,是个非常务实的女人,在财务管理上一向谨慎。
“张总监,你算过没有?如果我们的技术攻关成功,产品质量提升,市场份额扩大,能带来多少收益?”
“当然算过。”张慧拿出一份报告,“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如果真的能实现您说的目标,三年后公司营收至少翻三倍。但是沈总,这只是理论数据。现实中变数太多了。”
“变数?”沈良靠在椅背上,“张总监,你知道什么是最大的变数吗?”
张慧摇摇头。
“最大的变数就是我们自己缺乏信心!”沈良站起来,走到窗前,“你看看外面那些员工,刚才会议结束后,他们的眼神都变了。这就是信心的力量!”
“可是,万一失败了呢?”张慧还是有些担心。
“失败?”沈良转过身,眼中闪着一种张慧从未见过的光芒,“张总监,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从来不考虑失败,因为失败不是选项!”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急促地敲响了。
“进来!”
技术部的王工程师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沈总!出事了!好事!”王工程师喘着粗气,“我们刚才接到一个电话,华北机械厂的老李主任说,他们听说了我们的技术改进,想要订购我们的新型钢材!”
“订购多少?”沈良眼睛一亮。
“五百吨!而且价格比之前提高了15%!”
张慧听到这个消息,眼中的忧虑瞬间减少了不少。
“还有!”王工程师继续说道,“刚才我们技术部开了个紧急会议,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老赵说他有个新想法,关于连铸技术的改进。小李说他要重新设计热处理工艺。”
沈良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王工程师走后,张慧若有所思地看着沈良。
“沈总,您是不是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反应?”
“料到?”沈良笑了,“张总监,我只是相信中国人的血性!相信我们华夏重工的团队!”
他重新坐下,语气变得严肃:“张总监,我知道你的担心。但是你要明白,现在的华夏重工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不是向前冲,就是被人踩死!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既然这样,与其畏手畏脚地等死,不如放手一搏!”
张慧深深地看了沈良一眼,最终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沈总。财务部会全力配合公司的战略决策。”
“好!”沈良拍了拍桌子,“现在立即给我准备一份详细的资金分析报告。我要知道在最坏情况下,我们能撑多长时间。在最好情况下,我们需要多少启动资金。”
“没问题!”张慧起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又转过头,“沈总,有句话我一直想说。”
“什么话?”
“跟着您,我觉得很有干劲!”
沈良看着张慧离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就是他想要的,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接下来的几天里,整个华夏重工都像上了发条一样高速运转。
技术部每天都开到深夜,一群工程师围着图纸和设备,激烈地讨论着各种技术方案。
“老赵,你这个想法不错,但是温度控制还需要更精确。”
“那就用分段控制!我记得日本人的设备就是这样做的。”
“日本人的?咱们为什么要学日本人?难道中国人就不能创新吗?”
这种争论每天都在发生,但沈良知道,争论是好事,说明大家都在用心思考。
生产车间里,工人们也铆足了劲。老师傅带着年轻工人,一遍遍地练习新的操作方法。
“小王,手法要稳!这一炉钢水价值几万块钱,容不得半点马虎!”
“师傅,我一定好好学!”
销售部门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客户们听说华夏重工要搞技术升级,纷纷前来询问。
“李经理,你们的新产品什么时候能出来?我们厂里急等着用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