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语气又软了几分,“只是,夫君,这事还需从长计议。宝姐姐如今在流放之地,身边连个仰仗都没有,若是咱们动作慢了,吴论先下手为强,那可就糟了。”
苏旭点了点头,收敛了玩笑的神色,沉声道:
“那你赶紧拟个章程,把宝钗进绣纺的事安排妥当。”
黛玉应了一声,心中却仍有些不安。
她总觉得,吴论此人既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逼迫宝钗,背后怕是不止一个县官那么简单。
可眼下,她也只能先按苏旭的法子行事,旁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次日一早,黛玉便唤来自己的贴身丫鬟紫鹃,细细嘱咐了一番,让她带上几封书信,亲自赶往流放之地,暗中联络宝钗。
紫鹃素来机灵,又对黛玉忠心耿耿,且是出身贾府,和薛宝钗比较熟悉,这等要紧事,交给她最是妥当。
黛玉又从自己的私库里取出几锭银子,交给紫鹃,叮嘱道:
“这些银子你带在身上,路上若有需要,便拿去打点。
宝姐姐如今处境艰难,你见了她,切莫提起从前的旧事,只说是我想接她回京避祸。”
紫鹃接过银子,点头应道:
“姑娘放心,奴婢省得。宝姑娘那边,奴婢定会好生安抚,绝不让她起疑。”
说罢,她便收拾行囊,带着几个可靠的小厮,悄无声息地出了府。
送走紫鹃后,黛玉站在院中,望着渐渐远去的车马,心中百感交集。
她与宝钗之间,从前虽有嫌隙,可如今想来,那些争风吃醋的日子,竟也带着几分天真的温情。
如今宝钗落难,她心中虽有不忍,却也隐隐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能让她们彻底冰释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