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舱里的灵堂很快在依娘的安排下布置好。
贾蓉身披白衣,在船上所有有身份人的注视下给贾珍的灵位上香。
又依着孝子的身份该有的礼节,对来上香的所有官吏一一回礼。
水静王府郡主水秀和南安郡王简婉儿也以贾蓉未过门妻子的身份,在新竖立的屏风后,向往来的官吏行礼。
因为出了这档子事,加上贾蓉提前安排的护卫及时将白莲教骨干及重要的人员撤离了汲县。
使得赵勇率领的三千京营及金陵三千骑兵在汲县的围歼落实计划中,只是打杀了数千来不及转移的教众。
也幸好他们及早出手,将开封的中原大营安排过来抢功的五千中原军弄得灰头土脸,加上贾蓉这边突发的丧事,让这些人有气也发不出来。
只能眼睁睁的列阵,站在汲县境内的运河上,目送三千京营将士和三千精骑押着数千白莲邪教的匪徒上船回京。
贾蓉自赵勇等人上了船后,就将船队的防务交给了赵勇,自己借口给贾珍守孝丁忧,就在四楼的舱室里闭门不出。
这也是朝廷的规矩,赵勇在接过船队的防务后也认同的点头。
同时吩咐那数千白莲邪教的匪徒沿河拉着船队,加速回京。
贾蓉将这些事看在眼里,但也没有出言阻止。
等船队离开汲县后,贾蓉才吩咐依娘,对两位郡主的饮食不必只吃素食。
还是要提高档次,这却引来了两人的不满。
最后贾蓉也只能妥协,三人一起依旧过着三天只吃一顿荤腥的最低守孝餐饮标准执行。
也幸好船上的灵堂仅需要早晚上香,不需要天天守着跪着。
余下的时间,贾蓉倒是在上午处理依娘秘密带来的事务和朝廷往来的必要文书之外。
下午跟两位郡主读书写字,或是研习兵书典籍,倒也不觉得无聊。
他们一行人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算是已经用最快的速度回到了京都城外的大运河终点,津门渡口。
贾蓉在完成与来跟他交接的户部,兵部,礼部的官员交接了所有的账目和公务后,又亲自进宫交办了钦差的职。
在政事堂交了守孝丁忧的奏折和辞书后,离开皇宫时,已经是傍晚时间。
登上清一色素白的马车前,他忍不住回望了皇宫一眼,才神色复杂的钻进了马车。
与他所料一样,皇帝对于他竟然将水静王府的郡主和南安郡王府的郡主娶进国公府为平妻很是火大。
若不是贾珍适时的死掉,估计皇帝这次要当场对他动刀子,而不是忍下来给了他一个口头嘉奖的旨意。
当然,他想在皇帝那里得到书面的认同继承宁国公府的爵位就暂时不用想了。
至少三年期的丁忧期满前,他不可能再进一步,只能依然保持着三品武将和子爵这种尴尬的职称。
这也是皇帝在变相的给他表达自己的怒火。
同时做为报复,虽然没让贾家的女儿充当公主去与建奴和亲,但也间接的将王子腾这位明里暗里荣宁两国公府的后台给削下一级。
从京营节度使降到了京营都统制,并秘令王家出一个女儿做为和亲的公主,做为对荣宁国公府竟敢背地里搞小动作的惩罚。
只不过这些事没打到贾蓉身上,若是他在还没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前,还担心这样会提前被四王八公十二侯的勋贵孤立。
此时贾蓉的心思并没有再放在这些上面,皇帝不重视他甚至对他起了厌恶的心思,他并不在意。
回到荣宁街,还没进府,就见到了整条街一片素白,街头已经有两府的家丁维持着秩序。
见到他的马车进入荣宁街,就有小厮跑回府里通报和引着他的马车朝着国公府而去。
马车刚停下,马车外就有管家包勇,焦大和荣国府的管家赖大的声音响起:“老奴恭迎大爷回府!”
贾蓉踩着脚凳下了马车,抬眼望去,宁国府门前已挂满了白幡。
府门两侧站着两排身着素服的仆役,个个低眉顺眼,神情肃穆。
府门上方悬挂着"敕造宁国府"的金字匾额,此刻也被白纱缠绕,在夕阳下泛着冷光。
"大爷,您可算回来了。"焦大上前一步,声音哽咽,"老爷的灵柩已经停在了正堂,就等着您回来主丧。"
贾蓉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门前众人。包勇、赖大等管家都低着头,两人一身素衣,虽然都在低头抹泪,但神色间却各有微妙。
不用猜,自己在金陵的动作也影响到了京都的府里。
"进去吧。"贾蓉淡淡道,迈步跨过高高的门槛。
一进府门,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檀香气味。
府内处处张挂着白幔,廊下点着长明灯,丫鬟仆妇们穿梭其间,却都静默无声。
贾蓉沿着中轴线一路向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权力的阶梯上。
正堂前,十二名身着素服的族中子弟分列两侧。
见贾蓉到来,齐刷刷跪下行礼。
堂内香烟缭绕,贾珍的灵柩停放在正中,周围摆满了各色祭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