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婶听了,眉头皱得更紧了:“道理我都懂,可万一到时候好处没捞着,还亏了本,咋办?”
李大伯耐心地解释道:“二婶,咱们都签了协议,会给您合理补偿。而且村里也打算,等路修好了,优先安排您家孩子到村里的合作社上班。您就放心吧!”
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王二婶的态度终于有所松动。但事情并未就此平息,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修路的资金缺口较大,村里的积蓄远远不够。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在外打工的村民们得知了消息,纷纷慷慨解囊。
曾经在村里调皮捣蛋的狗剩,如今在城里打拼,也汇来了一笔钱。他在电话里说:“虽然我现在在城里,但根还在茅山涡。村里有难,我怎能袖手旁观?”
在众人齐心协力下,公路终于顺利开工。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我感慨万千。这不仅仅是一条路,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凝聚人心的纽带。
又一年丰收季,茅山涡热闹非凡。金黄的稻浪在微风中起伏,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小芳拿着手机,忙着记录这美好的时刻。直播镜头里,村里的农产品供不应求,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奶奶望着这一切,欣慰地说:“尘儿,你看,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咱们这茅山涡,会越来越好的!”
我点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阳光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人性的光辉在互帮互助中闪耀,社会关系在磨合中愈发紧密。茅山涡的故事,是无数中国乡村的缩影,它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