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的打赏数字开始疯狂跳动。老赵头愣愣看着三蛋与青年们击掌为盟,突然迸发出夜枭般的笑声:"后生可畏!当年我教你们读《诗经》,如今你们要教祖宗上网了!"
暮色再次降临时,三蛋独自登上后山。山下点点灯火如散落的星子,而他脚下,智能温室像巨型萤火虫蛰伏在黑暗中。身后忽然传来窸窣声,回头见是秀兰婆子抱着个陶罐。
"三娃子,这个给你。"老人将陶罐塞进他怀里,浑浊的眼珠在暮色中发亮,"这是当年你娘埋下的女儿红,说等你娶媳妇时挖出来。"
三蛋手指触到罐身凹凸的刻痕,突然泪如雨下。陶罐上歪歪扭扭刻着"三蛋启明星",是母亲不识字时照着他小学奖状描的。
"婆,您知道现在城里……"三蛋哽咽着开口。
"我知道。"老人打断他,"城里人管这叫乡愁经济。可老婆子不懂经济,就懂这坛酒埋了二十年,该醒醒了。"她突然抓住三蛋的手,指甲深深掐进他手腕,"但别让这酒味,变成游客嘴里的噱头。"
三蛋抱着陶罐踉跄下山,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要扎进村庄的每一道褶皱里。祠堂前的广场上,一尘正带着年轻人搭建露天影院,银幕上闪烁着《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黑白画面。
"放这个能招来游客?"有青年质疑。
"要的就是这割裂感。"三蛋将陶罐放在放映机旁,醇厚的酒香混着老胶片的气息弥漫开来,"让他们看看,五十年前的热血与当下的迷茫,如何在同一片星空下发酵。"
银幕突然亮起,光影中走出三蛋母亲年轻时的模样。她抱着襁褓中的三蛋,指着镜头说:"等这小子长大,要让他带着飞机大炮回来建设家乡。"全场爆发出大笑,混着远处智能温室传来的机械嗡鸣,竟谱成诡异的和谐。
三蛋悄悄离场,摸黑来到村小学。残破的教室里,月光透过玻璃缺口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案。他打开背包,取出在深圳时买的全息投影仪。刹那间,整个教室变成璀璨星空,北斗七星正好悬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标语上方。
"老师,这是外星人吗?"身后突然响起童音。三蛋转身,见十几个孩子趴在窗台上,眼睛比星星还亮。
"这是你们爷爷辈的星空。"三蛋调出古星图,"看,这是茅山涡独有的'耕读星',老祖宗靠它判断播种时辰。"他突然指向银河尽头,"但我们要让孩子看见更远的星系,同时记得回家的路。"
孩子们爆发出惊叹,有个小女孩怯生生问:"叔叔,我们能摸到星星吗?"
三蛋从背包掏出AR眼镜分发给孩子们。当第一个孩子通过镜片看到虚拟行星在教室飞舞时,寂静的村庄突然响起清越童声,惊飞满树夜枭。
河对岸,老赵头拄着拐杖遥望这片光影。他身旁,秀兰婆子往河里撒了把小米,喃喃道:"该来的总会来,就像这河水,堵是堵不住的。"
月光下,三蛋的西装渐渐染上泥土气息。他终于懂得,乡村振兴不是单行道,而是无数代人用脚印编织的经纬。就像他此刻站在传统与现代的断层带上,左手握着祠堂的青砖,右手托着全息投影仪,而脚下,是正在苏醒的古老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