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的目光落到了照片上,原本紧绷着的下颌线也稍微放松了一点。
“我做音乐环保这件事呢,是因为我看到过太多的孩子对着破收音机学唱歌,拿作业本去抄歌词。”胡逸的声音变得轻了一些,“你说钢琴可能会变成废铁,但是口琴不会啊,木吉他也不会。我打算先捐出三千把便携木吉他,再培训当地的教师,让他们用本土的民歌来改编教材。就比如说你们这儿的《山雀调》,完全可以编成吉他弹唱课嘛。”
玛丽沉默了足足十分钟。胡逸本以为这会谈得卡壳的时候呢,嘿,她冷不丁就抽出钢笔,在那试点合作书上签了字,还说:“先在北方的三所小学搞试点。要是三个月之后,学生音乐测试的通过率没提高……”她眼睛一抬,“我就亲手把吉他当柴火烧喽。”
当天晚上住的酒店没空调,胡逸就裹着湿毛巾坐在桌子前面,台灯下面全是A国小学的实地调研表。小周抱着笔记本电脑推门进来的时候,胡逸正拿着红笔在“师资缺口82%”的旁边写“线上课程 + 本土教师培训”呢。
小周把热可可放在胡逸手边,说:“胡哥,大卫先生发消息了。他说试点方案通过了,不过还提醒B国……”
“叮——”
小周的话被手机震动给打断了,只见屏幕上显示着一串陌生的国际号码,这号码的归属地是B国。胡逸按了下接听键,就听到对面传来怒吼声,还夹杂着电流的滋滋声呢:“胡先生,你要是敢带着你的吉他到B国来,我就带着圣心小学的那些孩子到大使馆门口静坐去!”
“您是汤姆校长吧?”胡逸一下子就想起大卫给的资料里提到过,圣心小学在B国可是最有名的传统音乐学校呢,“您是不是有啥误会啊……”
“没有误会!”对方的声音都带着哭腔了,“我们不需要外面来的什么‘援助’!上个月有个组织要捐电子琴,这下可好,孩子们现在就只会弹《生日快乐》了,都没人愿意学我们自己的十二孔陶笛了!”
说完,电话“咔”的一声就挂断了。
胡逸拿着手机,窗外的月光透过破纱窗照在调研表上,B国那一页被风给吹起来一角,上面大卫用红笔写着:“这儿文化保护主义可严重了,外面来的援助很容易被当成文化入侵。”
小周凑过来瞅了瞅手机说:“要不我联系大卫问问咋回事啊?”
“不用。”胡逸一把扯掉湿毛巾,站起来从行李箱里翻出一件薄外套,“订明天飞B国的机票。”他看着窗外A国的星空,能听到有一群孩子正在用他白天捐的吉他试音呢,跑调的《小星星》飘进窗户里,“有些琴啊,得当面弹给人家听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