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九点,胡逸穿着一件简约的深灰色风衣,手里拎着一叠打印整齐的方案文件,走进了位于城市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的“绿源环保科技公司”总部大楼。
电梯缓缓上升,窗外是晨光下泛起银色波光的城市天际线。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昨晚那一串调查数据——72.3%的支持率,这是他重新定义环保音乐战略的关键筹码。
“请稍等,孙总已经在会议室了。”前台小姐微笑着引导他走向一间装修风格极简、却透着冷硬气息的会议厅。
几分钟后,门被推开,一个穿着定制西装、面相精明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目光扫过胡逸时带着一丝审视。
“胡先生,久仰。”孙总在主位坐下,语气不温不火,“你这次来,是要谈合作?”
“是的。”胡逸点头,将文件轻轻推到桌中央,“我想提出一个全新的环保公益联动计划:每播放一首我们创作的环保主题歌曲,平台就自动捐助0.01元用于植树造林。”
孙总听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你是来搞慈善,还是来做商业?我们投资人可不会为这点小钱买单。”
气氛瞬间冷却。
胡逸没有退缩,而是平静地回应:“这笔钱不是目的,它是一个触发机制。如果听众愿意听这些歌,他们就在无形中参与了环保行动。而如果我们能做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带来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孙总嗤笑一声:“你以为环保主题的歌曲就能让人喜欢?现在的听众需要的是旋律、节奏、情绪共鸣,不是说教。”
胡逸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所以,我决定从头开始,重构这些作品。”
离开环保公司后,胡逸直接去了阿辉的工作室。
推开门,工作室里正放着一段试听曲目。
阿辉坐在混音台前,皱着眉头听着。
“怎么样?”胡逸问。
阿辉摇头:“太单一了,全是风声、鸟鸣和慢节奏钢琴,像是自然纪录片配乐,不是流行音乐。”
胡逸走到音响旁,按下暂停键,低声说道:“我们需要的是既能引起共鸣,又能让听众愿意反复听下去的旋律。环保不该是负担,而是一种情感体验。”
他打开电脑,调出自己连夜制作的一段全新电子节拍融合自然采样的音乐试听片段。
“这是我昨晚做的实验版,加入了一些电子元素和鼓点节奏,保留自然声音作为氛围点缀。你听听。”
阿辉戴上耳机,几秒后,眼神明显亮了起来。
“这……有点意思。”
“如果你觉得不错,那我们就把它投出去试试。”胡逸笑了笑,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匿名问卷调查,并附上这段试听曲:
> “你会因为这首歌而关注环保吗?”
> A. 会
> B. 不会
> C. 看情况
短短三个小时,回复数已经突破十万,后台数据显示:
A选项占比72.3%,远超预期。
这个数字让胡逸心中一震。
环保不再是口号,它可以成为潮流,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当音乐与责任结合,当旋律能种树,那么每一首歌的价值,都不再只是排行榜上的排名,而是可以真实改变世界的力量。
夜幕降临,他将所有数据整理成一份详尽的报告,再次拨通了孙总的电话。
“孙总,我想我们之间还可以再谈一次。”
对方沉默了几秒,似乎有些意外。
“这次,我不谈情怀。”胡逸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我要谈的,是一个潜在的商业模式。”
电话那头传来轻微的纸张翻动声。
“我在听。”夜幕笼罩下,胡逸坐在灯光昏黄的会议室中,手中握着那份精心准备的数据报告。
屏幕上的图表清晰明了,A选项72.3%的支持率仿佛是一道光,照亮他心中的执念。
他抬头看向孙总,对方仍是一脸沉稳,但眼角多了几分思索。
“我理解您对情怀不感兴趣。”胡逸语气平静,却透着一股自信,“所以这次我想谈的是——AI定制旋律。”
他按下遥控器,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简短的演示视频:
一位年轻女性在跑步时佩戴智能手环,系统记录她的碳减排数据,随后自动生成一段属于她的环保主题旋律,轻快、动感,带着一丝自然采样音效。
旋律不仅贴合她的情绪节奏,还带有专属标识,可以分享到社交平台。
“如果我们与贵公司合作,在环保行为如步行、骑行、节水节电等场景中植入音乐奖励机制,用户每一次环保行为都能生成一段个性化的旋律片段。”胡逸继续说道,“这些旋律不仅能作为用户的数字资产收藏,还可以用于品牌互动活动,甚至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环保音乐社区。”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坚定地望向孙总:“这不仅仅是推广环保理念,更是提升品牌粘性、构建生态闭环的一种全新方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