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们团队连续七十二小时不眠不休设计出的AI互动系统:观众只需用语音描述自己当下的心情,系统会在三秒内生成一段专属旋律,并由现场签约歌手即兴演唱出来。
这不是机器写歌,是人类情感的回响。
“准备好了吗?”胡逸问向身旁的钱博士。
“随时可以开始。”钱博士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情绪识别模型已经升级至9.2版本,反馈效率提升了四成。”
张老师则在一旁调试乐器,眼神中多了几分期待:“这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音乐灵魂的实验。”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旧夹克的年轻男子走上前台,略显拘谨地靠近麦克风。
“我……我只是想试试看。”他声音低沉,带着些许犹豫,“最近失业了,也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
话音刚落,AI迅速启动分析模块。
数秒后,一道轻柔却带着淡淡忧伤的旋律缓缓响起。
紧接着,一位女歌手走上舞台,闭上眼睛,随着旋律轻轻唱了起来:
> “夜色太深,梦太远,
> 我走在无人街角,回头看,
> 灯光碎了一地,
> 像我未完成的愿望。”
歌声婉转而真挚,仿佛把所有人的心都牵动了一下。
那位青年怔住了,眼眶泛红。
全场陷入短暂沉默,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我……这就是我现在的状态。”他喃喃道,像是不敢相信,“它居然听懂了。”
胡逸心头一热,他知道这一刻的意义不只是感动一个人,而是证明了“人机共创”的价值。
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
【检测到‘双轨训练’模式满意度达82%,AI音乐协作模式认可度提升至83%,当前任务完成进度:4.7/5】
胡逸嘴角微微上扬。
“我们离终点,只剩一步之遥。”
然而就在展览即将结束之际,一条来自全球顶级音乐节组委会的消息悄然传入他的手机屏幕:
> 【国际音乐节宣布将设立“最佳人机共创作品奖”,并邀请您作为首批参赛代表出席开幕式】
胡逸望着那条消息,眉头微皱。
而这扇门之后的世界,比他想象得还要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