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医途大唐 > 第282章 穗经永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洛阳城中,林羽的书房宛如一座被知识堆砌的孤岛。屋内,古籍与资料层层叠叠,从地面一直延伸至天花板,仿佛构筑起一座无形的书山。三年来,林羽便将自己深深埋首于这书山之中,开启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创作之旅。

每日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穿透薄雾,林羽便已端坐在书桌前。他的目光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穿梭,逐字逐句地研读,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用的信息。为了收集农业方面的资料,他不仅翻阅了武周国内所能找到的所有农书,还四处派遣信使,向周边国家求购相关典籍。那些泛黄的书页上,满是他密密麻麻的批注,或记录着独特的种植技巧,或标注着对某种观点的质疑。

在钻研占城稻种植技巧时,林羽遭遇了诸多难题。占城稻原产于遥远的异域,其生长习性与武周本土作物大相径庭。为了弄清楚播种时机,林羽亲自前往田间,观察不同时节土壤的湿度、温度变化,以及日照时长对占城稻发芽的影响。他在田间搭建起简易的观测棚,一住就是数月,无论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从未间断记录。在研究土壤改良环节,林羽尝试了各种方法,将不同比例的泥土、肥料混合,种植占城稻进行对比。无数次的失败,并未让他气馁,反而激发了他更强烈的探索欲望。他常常陷入沉思,眉头紧锁,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思考着每一次实验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之道。

对于纺织技术的研究,林羽同样投入了大量心血。他频繁出入洛阳的纺织工坊,与技艺精湛的织工们交流。工坊内,织机的嘈杂声不绝于耳,林羽却仿若未闻,专注地观察着织工们的每一个动作,记录下传统纺织工艺的细节。为了设计新型纺织工具,林羽日夜苦思,无数个夜晚,书房内的油灯一直亮到天明。他反复绘制草图,不断修改设计方案,每一次线条的勾勒,都凝聚着他对提升纺织效率的期望。遇到难题时,他会召集工匠们一同商讨,众人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绽放。林羽综合大家的建议,不断完善设计,历经无数次尝试,终于设计出几款高效实用的新型纺织工具。

在这三年的创作过程中,林羽也并非一帆风顺。有时,资料的匮乏让他陷入困境,仿佛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前行的方向;有时,实验的失败让他感到挫败,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每当此时,他总会想起武周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起国家对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心中便涌起一股强大的动力。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绝不能轻易放弃。

终于,在一个曙光初现的清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林羽搁下手中的毛笔,长舒一口气,眼前那本凝聚着他多年心血的《穗帛方技》,终于大功告成。这本《穗帛方技》,堪称林羽智慧的结晶。书中内容丰富详实,涵盖了农业、纺织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在农业方面,详细记载了占城稻的种植技巧,从播种时机、土壤改良,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有细致入微的阐述;对于纺织技术,更是从新型纺织工具的设计,到各种精美织物的编织方法,无一遗漏。这些知识,对于武周的发展而言,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武周在科技与民生领域前行的道路。

武曌得知林羽完成《穗帛方技》后,龙颜大悦。她深知这本书的重要性,为了表彰林羽的卓越功绩,同时也为了将这本蕴含着无数智慧的书籍永久保存,决定在明堂举行一场盛大的封印大典。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洛阳城都沉浸在一片庄重而又期待的氛围之中。

明堂,这座象征着武周至高权力与威严的宏伟建筑,在大典当日,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其飞檐斗拱,气势恢宏,仿佛要冲破云霄。明堂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巨大的立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诉说着武周的繁荣昌盛。文武百官身着华丽的朝服,整齐排列,神色凝重,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大典开始,礼乐齐鸣,悠扬的音乐在明堂内回荡。林羽身着一袭紫色官袍,手捧《穗帛方技》,稳步走上高台。他的步伐沉稳有力,眼神中透着自豪与欣慰。在众人的注视下,林羽将《穗帛方技》小心翼翼地放入金匮之中。当金匮即将闭合,封存这本绝世奇书之际,上官婉儿假借整理帛书之名,悄然凑近金匮。她的心怦怦直跳,目光急切而又谨慎,仿佛一只在黑暗中寻觅猎物的猎豹。

在翻动帛书的瞬间,末页那暗藏的蒸汽机草图映入上官婉儿眼帘。她的双眼瞬间瞪大,眼中满是震惊与惊喜。这蒸汽机的气缸结构精妙绝伦,与当代水排有相似之处,却更为精密复杂,其设计理念之先进,仿佛来自遥远而未知的时代。上官婉儿只觉心跳陡然加速,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她深知这图纸的价值,若能将其带出,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掖庭出身带来的桎梏,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