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有点崩,十几天前的章节,莫名其妙让我改一堆,烦死了。
我突然发现,Personal patriotism is useless; capital will make things difficult for you at every turn.
之后过渡情节,我会用英文或者拼音代替,然后尽快结束纽约的情节,
It’s exhausting having to go through endless meaningless revisions, trapped in the constraints set by capital.
PS:自己去翻译吧,我不译中了,要不还要改文....
旁听过汉语言文学,李华麟又旁听了斯拉夫语言系、英语与比较文学和东亚语言系与文化系的分支,最后窝到了图书馆。
作为三甲级语言翻译,来到纽约旁听一下英语、日语、俄语专业,跟专业课的教授们混个脸熟,这很有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较人丁稀少的汉语言文学系,日语和俄语专业的学生人数,三个专业当真是半斤八两。
若论人数排名,日语11人,汉语8人,俄语3人,学日语的,反倒是最多的...
毫不夸张的说,最初李华麟去俄语课堂旁听时,还以为自己进错班级了。
别的专业,哪个班级不是有正规课堂?
到了俄语这边,就老师加学生四个人,窝在一间堪比储物间的小房间,坐在一起聊天,
但不得不说,人少有人少的好处,课堂氛围那是相当浓郁,麻将声能轻易盖过走廊内的吵闹声...
要论人数最多的专业,那无疑是英语系了,一个系十几个班级,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在30人以上,不愧是本土势力。
目前,月如已经走到了台前,正式代表骄阳基处理各种事物,随行时都有泰国拳手保驾护航。
商用楼还未落地,两个电影已经开拍,两处停车场和一家华夏饭馆处于即将翻修的前期。
这个时候,李华麟已经没必要抛头露面了,要是有急事,月如就会提前打他的大哥大。
相比较王雁菡,黄翠芬,方涛三人,每天要旁听课程,要收集市场数据,还要调研市场做报告,那真是每天从早忙到晚。
李华麟就比他们轻松了太多,目前旗下业务代表已经招募了103人,
这103人被他挂了外勤,全都派出去了,让他们去纽约的各个角落,收集各大商业,企业的对华数据。
专业的活要找专业的人来做,这103名业务代表,很多都是大公司离职的,
现在让他们继续回大公司工作,以兼职的身份赚取大量佣金,
只为了给老板收集一些并不违规的市场数据,这根白捡钱有啥区别?
联排公寓内,有专门的统计员,每天负责统计这些业务员带回来的数据,进行综合汇总,以一周一汇报的形式,
将整合的调研数据上报给李华麟,李华麟再用这些数据来对标专业论文,还有邮寄回国内的学术报告,简直不要太简单。
直到现在,理查德和月如都不明白李华麟这么做的用意,只是应对学术论文嘛,至于雇佣那么多业务代表吗?
一百名业务代表的每月开销,至少十几万美元,根本不是一比小数字!
雇佣业务代表收集各大企业的数据,这是浪费钱吗?
至少在月如,理查德,甚至是山鸡和几名律师眼中,是的!
在他们的眼中,现在的李华麟每月消耗着大量的美元,
养着一些外派的业务代表,还养着近百名每日窝在公寓里练习话剧,写稿,画画的职员,就是在浪费钱,
但李华麟是老板,他们这些下属只能质疑,反驳,但该做的工作还要做!
有的时候,李华麟觉得自己挺委屈的,明明是超有远见的投资计划,身边的人咋就这么白痴呢,完全看不出来?!
90年之前,各国消息闭塞,做生意要抓住什么核心,消息渠道啊!
例如华夏的某机械厂,他想购进一台割草机,太贵的买不起,太便宜的看不上,进口的没渠道,国内的排不上号!
如果这个时候,厂长报出了愿意付款的价格,有人将M国多个厂家的割草机参数送到了他的面前,
并对他说,嘿朋友,你想要的,我能帮你搞到,而且是全网最低价,你买不买?!
再例如,M国的很多企业在经历过储蓄滞涨,金融危机之后,
很多昔年的大厂家,大公司,现在都落到了跟理查德一样的地步。
根据Patricia Hale给出的数据,FDIC平均每个职员,每周至少要替全美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大型企业进行破产清算。
拿理查德为例,能说他的玩具质量不好吗?
不,相反的,理查德工厂制作出的玩具质量上乘,没人买单的原因,全在于游戏产业的冲击,与电影周边的上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