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儿参加全县厨艺大赛
五月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饭店的大厅里,孙少林正看着县美食协会发来的通知。作为西江镇餐饮协会会长,他需要组织三名厨师参加全县美食大赛,这对推广当地特色菜肴、吸引游客至关重要。
"少林哥,你在想什么呢?"陈雪儿端着刚出锅的红薯粉条炒鸡从厨房走出来,看到孙少林愁眉不展的样子,忍不住问道。
孙少林抬起头,叹了口气:"县里要办美食大赛,我们得派三个人去。虽然不能全派自己店里的,但选一个还是可以的。"他顿了顿,目光在陈雪儿身上停留,"我打算让你去。"
陈雪儿瞪大了眼睛:"我?我做菜时间不长啊......"
"你虽然年纪最小,但手艺最好,顾客反馈也最满意。"孙少林笑了笑,"特别是你做的红薯粉条炒鸡,几乎每个客人都喜欢。"
陈雪儿低头看着手中的菜,小声道:"那......那我要做什么菜参赛呢?"
"这正是我发愁的地方。"孙少林想了想,"这几天你多做几道特色菜,随机送给客人品尝,我们看看哪些最受欢迎。"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陈雪儿几乎没合眼。她尝试了十几种不同的菜品,每道都精心烹制,然后忐忑地等待客人的评价。五一假期最后一天的傍晚,孙少林拿着记录本走进厨房,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
"确定了!"他拍了拍本子,"红薯粉条炒鸡和酸辣茴香小玉这两道菜评价最高。特别是后者,客人们都说那个酸辣味恰到好处。"
陈雪儿眉头却皱了起来:"可是......酸辣茴香小玉需要沙棒子鱼啊。现在是禁捕期,去哪找这种鱼?"
孙少林的表情也凝重起来:"是啊,沙棒子鱼肉质鲜嫩,没有这个不行啊。"
5月26日,星期三,孙少林让店里的厨师和服务员休息一天,等天黑之后再上班。陈雪儿正好去学校找林小华,在帮助奶奶做饭时,她把买不到沙棒子鱼的事情说给了奶奶听,奶奶却说她有办法。
"真的吗?"陈雪儿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下午你就知道了。"奶奶卖了个关子。
下午放学后,奶奶就让林小华和小雪骑摩托车带她和陈雪儿回家。刚到家,奶奶就准备了几个水桶和渔网。
四人走出家门,来到一条偏僻的小河沟旁。
"奶奶,我们来这干什么?"陈雪儿疑惑地看着四周,她认为这里不会有沙棒子鱼。
奶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着河沟的一个分叉处:"看到那个水坑没有?你们三个去把那边的水流截断,让水从另一条支流流走。"
虽然满腹疑问,但陈雪儿和林小华还是按照奶奶的指示,搬来石头和泥土,在河沟的分叉处筑起一道简易的堤坝。水流渐渐改变了方向,原本流入水坑的水量越来越少。
"好了,现在用水桶把坑里的水舀出去。"奶奶卷起袖子,率先拿起一个水桶开始舀水。
"奶奶,我们为什么要舀水啊?"陈雪儿一边干活一边问道,汗水已经浸湿了她的后背。
"一会儿你就知道了。"奶奶神秘地笑了笑,手上的动作丝毫不停。
四个人一起舀水,大约四十分钟后,水坑里的水已经所剩不多。陈雪儿擦着额头的汗水,正想再次询问,突然听到林小华惊呼一声:"快看!那是什么?"
陈雪儿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逐渐干涸的坑底,有什么东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仔细一看,顿时瞪大了眼睛——那是密密麻麻的沙棒子鱼!它们在仅剩的水洼中不安地游动着。
"这......这是......"陈雪儿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奶奶得意地笑了:"前几年修堰渠时我截断过水流,捉了九十多条沙棒子鱼,就养在这个水坑里。"她指着坑底,"你看,这下面是一整块沙滩,水从上游流下来形成这个水坑,水会渗出去,鱼却跑不掉。"
陈雪儿这才恍然大悟。她小心翼翼地踏入水坑,清凉的泥水没过她的脚踝。她弯下腰,轻轻捧起一条沙棒子鱼,鱼儿在她手心扭动着,银光闪闪。
"它们......它们繁殖了?"陈雪儿惊喜地问道。
"是啊,"奶奶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现在至少有三百多条。我本打算留着过年吃的,现在你比赛要用,正好。"
林小华也跳进水坑,帮着陈雪儿捉鱼。两人像孩子一样嬉笑着,水花四溅。奶奶站在岸边,看着两个年轻人忙碌的身影,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露出欣慰的笑容。
"奶奶,您太厉害了!"陈雪儿抱着一篓子鱼爬上岸,兴奋地说,"我从来不知道您在这里养了这么多鱼!"
"老辈人总有些你不知道的本事。"奶奶拍了拍她的头,"这些沙棒子鱼都是吃天然食物长大的,肉质肯定比市场上卖的好。"
陈雪儿捉了大约一百条个头大的,让其余鱼儿继续繁衍生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