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悍女麴凰驭龙婿 > 第364章 哑巴能听,聋子会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4章 哑巴能听,聋子会说

紫宸宫正殿,晨光破云。

金砖铺地,映着天光雪色,冷得刺骨。

龙椅高悬,却空着。

皇帝坐在偏座,脸色苍白如纸,指尖仍在微微发抖。

三日前那一夜幻象犹在眼前——父皇跪在龙椅前,血染玉阶,而他只能眼睁睁看着。

自那之后,他再不敢直视那张象征至高权力的座椅。

太后端坐侧席,凤冠巍峨,神情沉静如深潭。

她一袭赤金鸾纹袍,袖口绣着九转回音纹,那是静音阁独有的图腾。

她不怒自威,目光扫过群臣,仿佛早已掌控全局。

“御前对质,开议。”司礼监总管尖声宣令,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像是从地底爬出的幽魂。

太后率先开口,语调平稳却不容置疑:“麴氏旧案,系先帝亲裁,铁卷封档,牵涉边军谋逆、通敌书信确凿,岂容后人妄议?本宫所为,皆为护国保嗣,稳江山社稷于危局之中。若说有罪,罪在叛臣;若有冤,也当由先帝担责。”

她顿了顿,眼角余光掠过麴云凰,“你父抗旨不遵,私调边军入京,其心可诛。而你今日挟私怨逼宫问罪,是想毁我朝纲常、乱我天下不成?”

字字如刀,割向道义高地。

群臣低头,无人敢应。

这已不是审案,而是定调——太后以“孝”立身,以“忠”压人,将一场翻案之诉,硬生生扭转为对皇权正统的挑战。

皇帝垂首,嘴唇微动,终究未言。

就在此时,一声轻响。

麴云凰缓缓起身。

玄纹斗篷滑落肩头,露出一袭素白劲装,腰间佩剑未出鞘,却已有杀意暗涌。

她没有走向证台,也没有呈上任何卷宗。

只是转身,看向殿外风雪。

“韩烈。”

一声低唤,如刃破冰。

殿门轰然洞开。

寒风卷雪涌入,七十三道身影鱼贯而入。

他们衣衫褴褛,有的拄拐,有的蒙眼,有的喉间缠着黑布,分明是被世间遗忘的残躯。

他们是曾效力宫中乐坊的伶人、被逐出师门的乐师、自毁声带的老太监……皆因“音律异能”被静音阁秘密控制,沦为监听工具,终生失语。

每人手中,握着一面小铜镜。

镜面斑驳,刻着密密麻麻的符号与音波纹路——那是他们被迫记录下的“罪音档案”:某年某月某日,某大臣奏对时心率波动异常;某夜三更,皇帝梦呓中提及废后之事;甚至,先帝临终前那一句“朕悔矣”,也曾通过音控阵列被截取、篡改。

他们没有说话。

只是齐齐抬手,将铜镜对准殿顶斜射而入的晨光。

刹那间,七十三道反光如星河流转,在空中交错折射,竟在大殿中央凝聚成一幅悬浮的光影图!

密室结构清晰可见——地下三层,机关纵横,标注赫然在目:

【帝王心音采集位】

【百官奏对调音台】

【梦境反馈通道】

【记忆剥离舱】

正是牛俊逸根据幸存者口述绘制的静音阁核心构造图,经特殊镜阵还原重现。

此术借“灵犀幻音诀”共振原理,唯有集齐所有受害者的“音之印记”,方能激活。

满殿哗然。

有人跌退数步,撞翻香炉;有人掩嘴惊呼,似见鬼魅。

连一向镇定的太后,瞳孔也骤然一缩。

那不是虚影,而是真相的投影。

百姓传言:被偷走的声音,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太后猛地站起,身形微晃,袖中一道寒光悄然滑落——

一支细长银针,通体泛青,针尖隐有血垢。

正是当年静音阁专用的“噤喉签”,专刺乐师生理发声中枢,使人永世不能言语。

此刻,它落在玉阶之上,发出清脆一响。

全场死寂。

麴云凰弯腰,拾起银针,指尖轻抚针身,仿佛触到了千百个无声呐喊的灵魂。

她抬起头,目光如炬。

“您用‘孝’来锁君心,用‘忠’来压民意,用一根针,堵住天下人的嘴。”她的声音不高,却穿透人心,“可您忘了——听不见的耳朵,未必聋;说不出的嘴,未必哑。”

她缓步走到殿心,取出一具古琴。

桐木为体,丝弦为脉,琴额刻着“灵犀”二字。

这是母亲留给她的遗物,也是“灵犀幻音诀”的唯一共鸣器。

她双手抚弦,却并未弹奏。

闭目凝神,内力流转,心念沉入记忆深处——

那是火光冲天的夜晚,母亲将她藏入枯井,自己迎向追兵。

最后回眸,唇形清晰,一字一顿:

“别怕说话。”

这一幕,被她以“灵犀幻音诀”注入琴体共鸣腔,化作无形音波震荡而出。

琴身微光渐起,涟漪般扩散,如水波荡漾在空气之中。

忽然——

一名双目失明的老乐师浑身剧颤,喉间发出咯咯声响,像是锈死多年的机关被强行启动。

接着,他张开了嘴。

一段宫商角徵羽的古老旋律,嘶哑却完整地流淌而出——是他十年前被割舌前演奏的最后一曲《清平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