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心里话方岐不会拿出来说。
“玉明兄,百姓才是国家社稷之基石,如今多地遭灾,难民忍饥挨饿,河中鲤鱼众多,却只能看着不能吃?”
“吃了鲤鱼,百姓活下来了才是对陛下最大的敬畏,天子治下,百姓却不能吃饱,明明有鱼吃却不吃,岂不是对陛下的污蔑?”
赵玉明听了,有些迟疑。
方岐笑道:“事急从权,这鲤鱼先捞来吃了,我再写奏折上报陛下,若是陛下怪罪,我一人担之!”
这下赵玉明下定了决心:“当今天子圣明,怎会因此怪罪于你?这种博取名望之事,岂能让你一人占了好处,不如我们联名上奏!”
“多谢玉明兄。”
“哎,都是自家兄弟,何必如此!”
方岐心中感动,赵玉明是真把他当兄弟看待。
别看他说想要占好处,可实际上却是给方岐分担压力。
毕竟天子如何想,谁也不清楚。
万一他看到奏折的那天心情不好,可能就会降下责罚。
又因为联名上报,赵玉明自然会承担更大的责任,到时候漕运使赵老爷自然也会出手帮忙。
“鲤鱼不许放,能吃的鱼鳔内脏都留下,今天不把这条河里的鱼捞完不许走!”
方岐爽朗大笑,惹得船上辅兵民夫们都一起酣畅大笑起来。
江面上船只来回,一网网渔获上岸。
与此同时,另外一部分辅兵民夫则是在凤霞郡本地猎户的带领下。
采用敲山赶兽的方式,将一座山的野兽朝着一个葫芦口赶去,收获颇丰。
有了这些渔获猎物,总算能缓解一阵子。
这些食物如何分配,方岐也做好了打算,直接白送铁定不行。
坚持不了多久不说,还会让难民养成等靠要的想法,最后会把凤霞郡活活拖死。
正好人多,吃饱了又无事,不妨让难民进行生产建设。
给吃的,还给工钱,他就不信。
后世数十亿的人口都能安置得下,现在岂能安顿不了这三五万人!
虽说理想有些美好,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好。